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日

    突出核心素养 考查关键能力

    ——专家解析2024年高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全国卷

    作者:本报记者 唐芊尔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9日 03版)

      6月8日,部分省区考生进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思想政治全国卷试题彰显学科育人功能,强化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查;历史全国卷试题将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要求融入试题,优化试卷设计;地理全国卷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思想政治卷:

    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命题专家表示,2024年高考思想政治卷命题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加强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筑牢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如文综新课标卷第39题,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选取大南坡村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文化的功能、辩证思维的特征等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将美育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024年高考思想政治卷试题还紧扣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学生领会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文综全国甲卷第40题,以某市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案例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系统优化等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问题的能力。

      命题专家指出,今年的思想政治学科命题坚持内容改革方向,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科学思维的考查,引导学生培育提升思维品质。如文综新课标卷第38题,让考生以市人大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就“终止经开区申报省级化工园区”决定作出说明。通过开放性设问,要求学生在理解人大行使决定权的过程、要求和法律依据的基础上,以新角色新视角阐释行为原因,引导学生创新作答。

    历史卷:

    考查独立思考、深度分析能力

      命题专家指出,2024年高考历史卷试题注重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灵活设计设问方式,考查学生调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文综全国甲卷第42题通过呈现学者关于20世纪世界城市发展变迁的示意图,构建多视角、多层面的问题任务,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又要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全面深刻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合理阐释的综合能力。

      此外,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增加试题情境的生动性、真实性,强调对独立思考、深度分析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文综新课标卷第28题围绕清代农业租佃关系创设情境,借佃户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学生需从封建制度、土地生产方式、赋税制度变革等多个维度,理解中国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强化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长时段思考。

      “高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依标施考、以考促教,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命题专家举例,如文综新课标卷第27题考查史料实证,学生需在对宋金关系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辨析题目中的多种类型史料,选取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引导学生培养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的实证能力。

    地理卷:

    深化考教衔接,强化学以致用

      命题专家指出,地理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建立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如全国甲卷1—3题,以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为案例,聚焦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布局规划,重点考查学生对功能分区与布局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又如新课标卷4—5题,以工业园区规划的各功能分区容积率差异为背景,通过文字信息与示意图的呈现,考查学生运用新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多样的情境类型和灵活的设问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情境和任务为基础考查素养的评价要求。”命题专家介绍,新课标卷第37题,将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凝练成五个典型的地理问题,将自然地理主要内容融入一个情境,涵盖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地理要素,深化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试题情境和任务高度统一,科学问题和分层设问有机结合,既保证了考查的深度,又适度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此外,2024年高考地理卷试题还注重挖掘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涵,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国甲卷6—8题,以阿拉斯加某冰川上生长的“冰川老鼠”为案例,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岩屑、矿物和矿物质的关系以及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差异,调用物质循环、温室效应等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苔藓球在极端严寒和营养贫乏的冰面上生存并营造出独立生态系统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报记者 唐芊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