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河北:包粽大赛展手艺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04版)

      看非遗、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端午节临近,河北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们在迎接传统佳节的同时用心体悟传统民俗,感受文化魅力。

      6月5日上午,在位于唐山市开平区的唐山花海景区,当地特色“非遗”项目手工折扇、张记米粽、罗汉拳等纷纷亮相,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枝花”之一的评剧也精彩上演。“非遗”展演与喜迎端午梦幻联动,在欢声笑语中,一场包粽子大赛吸引了百余名市民同台竞技。一把糯米、两颗红枣、几片苇叶……在指尖的一收一拢中,一只只有棱有角的粽子便跃然手上。现场评委围绕参赛者手工制作米粽的速度、质量、数量展开点评,评出一二三等奖。

      “比赛令我感受到迎端午满满的仪式感!”来自开平区丰山村的村民张秀芸说,粽子曾是村民赠送亲友的当家礼品。近年来,当地政府每年都组织包粽子大赛,村民们的“好手艺”越来越被认可,逐渐把“礼品”变成“商品”。截至目前,全村有60余户常年从事粽子生产销售。“丰山粽子”日益叫响全国市场,2023年全年销售300吨,实现年产值近600万元。

      “以一分钟为限,包制粽子数量多、形状好者为胜,只有取得比赛的组冠军,才能进入下一轮的比赛。”6月5日,在北方糖馅粽子的发源地——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南谢堡村,一场蒙眼包粽子的技能比武预赛在村里的“粽子广场”火热开场。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选手们个个精神饱满,快速将碧绿的苇叶折制成漏斗状,填糯米及红枣等馅料,压实、封口、绑绳……一双双巧手熟练地上下翻飞,一只只有棱有角的粽子被扔进箩筐。

      肥乡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笑波介绍,天台山镇今年举办第七届“粽子文化节”,通过舞蹈、戏曲、杂技等文艺节目,展示粽子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文化,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