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1】
有一种表演,只七个字“一纸相思写不尽”,竟然整整唱了九分钟!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中,乐师与众不同地横抱琵琶,这“大拿范儿”至今仍有乐队在模仿。
那被很多人认为“太雅”“太讲究”的千年大乐,如今时时婉转飘荡于闽南的小巷民厝……
这,就是“南音”。
南音,原称弦管,又称南管、南曲、南乐、郎君乐、锦曲、泉州南音等,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
南音的古老,从乐器的形制上便可以看出来——南音最经典的表演形式,是演唱者手执拍板居中,琵琶、三弦演奏者居右,洞箫、二弦演奏者居左,这与汉代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一脉相承。
南音的主要乐器琵琶,不是如今常见的竖抱直项琵琶,而是古画里的横抱曲项琵琶,与甘肃敦煌壁画里的伽陵鸟伎乐图、泉州开元寺紫云殿中的飞天乐伎木雕、五代南唐传世画作《韩熙载夜宴图》所绘、所塑相同,琵琶被弹奏者横抱怀中,恰似塞外骏马上的弹奏姿势。这种唐宋古乐遗制,如今只有在南音中才能看到。
此外,南音三弦由秦汉时代的“鼗”衍变而成;拍板与敦煌壁画中伎乐图上的一样;二弦也保留了中国拉弦乐器始祖——魏晋奚琴的基本样式;洞箫则沿用唐代“尺八”遗制,这种古老的吹管乐器宋代以后渐无踪迹,却几乎完整地保留在南音中……
南音的古老,一听就知道——南音乐谱使用的是工乂谱,与唐高宗时的“思、一、六、犯、工、尺”六字乐调十分相近,管门、空门、滚门、寮拍等乐语也都是唐宋乐工的专用语。我国古代音乐典籍散佚较多,很多乐谱仅凭谱面已经难以对乐曲精准解读,敦煌遗书中的三份古乐谱就因缺少时值、节奏符号等要素而无法确切破译,成为“哑巴音乐”。而南音乐谱,却以其独有的曲词、五音、时值和琵琶指法,完整保存了上千年的音乐遗迹。
南音包含“指”“谱”“曲”三部分。“指”为带有故事即主要演唱戏文的声乐套曲,有50套,以《趁赏花灯》《心肝跋碎》《一纸相思》《为君去时》以及《自来生长》等“五大套”最受欢迎。“谱”是纯乐器曲,有15套,四大名谱“四梅走归”(《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咏天地自然、万物美景。“曲”即“散曲”,有节奏纾缓、内容丰富的“上撩曲”和简短通俗的“草曲”,积累至今数千首,《山险峻》《出汉关》《望明月》《共君断约》等经典曲目,或演绎历史传奇,或唱尽爱恨情仇……
尽管没有详细史料记载南音起源于何时,但学界普遍认为,南音与唐宋时期宫廷或贵族宴会上演唱、弹奏的燕乐渊源较深。有人考证,唐代晚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带来“大曲”,为南音肇端;也有人主张,它是北宋靖康之难后,赵氏宗室子弟迁至泉州带来的北宋宫廷文化。
正因为如此,南音唱词所使用的,虽说是泉州地区方言,但保留了很多晋唐时期中原官话“河洛话”的遗音……难怪,即便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乍一听,能囫囵听懂大概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就是这样,在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哪怕是海角渔村、山边旮旯,几乎都能见到民间的南音班社。早年的泉州回风阁、升平奏连同厦门集安堂、漳州御乐轩……哪一个不是充满了“古早味”。更为悠久的晋江深沪御宾南音社,其创社要追溯至明代崇祯年间,至今已经390多年!
何以如此?
“南音的目的不只是娱乐大众,更是寻觅知音!”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团长陈铭伟一语道破其中玄机:宋元以降,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大港,而南音,则成为漂洋过海勇闯天涯的闽南父老维系乡情的重要纽带。
“对海外游子来说,南音,既是乡愁的容器,也是来自故乡的风筝。”陈铭伟感慨,“除了洞箫,南音的乐器单拿出哪一样来独奏都不算好听,只有一起合奏,才能衬托出彼此最美的音色。弦友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就像是好久不见的亲人。这就是南音蕴含的乡愁魅力。”
过去,南音传承主要靠馆阁先生口传心授。20世纪上半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南音逐渐式微,弦友急剧减少,一些优秀曲目湮灭无闻……
新中国成立后,泉州成立了专门的南音研究机构和专业表演团体。1984年,泉州艺术学校开设南音专业,后泉州师范学院创办南音本科专业,建立南音学院,并设立了硕士点。从一个“乐种”到一个“音乐专业”,南音首开我国音乐教育之先河!
“自1990年起,南音进入了泉州中小学音乐课堂。”谈起30多年前的这一举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副理事长陈日升眼中有光,“30多年来,累计有20多万孩子传习南音。”
近年来,开启数字化之路的南音更是如虎添翼:原始的无声古谱通过电脑编排,实现了“声谱同步”;实施南音记录工程,全面系统录存古曲,抢救百年唱片,创办南音网站……如今,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南音曲目就可“全景呈现”“全民共享”。
穿越千年的南音,再一次从中国南方的古巷飘进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飘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飘进全世界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心中。
2023年农历除夕夜,以南音为底色的创意歌曲《百鸟归巢》,登上春节联欢晚会,婉转典雅的千年古乐与时尚明快的现代音乐和鸣,立刻圈粉无数。“明显看到,年轻观众在迅速增加。”泉州南音乐团负责人庄丽芬倍感欣慰。
“春光明媚是实好天时,桃红柳绿,茵草如丝,红醉海棠,曲转莺声,处处是一簇红花……”千年回响萦绕耳际,越来越多的人,从南音中体会到什么叫“优雅”,什么叫“婉约”,什么叫“韵致”,什么叫“冲素简淡”,什么叫“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本报记者 靳昊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