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挖土神器”表现出色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08版)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圆满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本次任务中,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精心设计的钻采和表采相结合的“挖土”模式,以及为嫦娥六号装备的“挖土神器”,包括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表现出色,让月背“挖土”更轻松。

      据专家介绍,为确保首次月背采样任务“采得着、钻得动、封得住、回得来”,该院研制团队充分评估嫦娥六号的约束条件,确定相应的工作形式和飞控模式,开展采样过程自主序列化设计。

      月背“挖土”是个精细活,如何采集更多的月壤?嫦娥六号有两个办法:一是表取,用一个机械臂携带采样装置,采集月球表面的土壤;二是钻取,用一根钻杆钻入月球表层预定深度,采集较深层的土壤。

      其中,研制团队最关注是否“钻得动”,并为此开展了大量地面试验与仿真分析。“针对月背中继通信可能无法有效配合钻采作业这一极端工况,我们开发了应急程序,人机协作辅助嫦娥六号及时研判控制钻取风险,现场决策后续动作。”专家说。

      结合月壤特性,研制团队设计出独创钻头,确定下取芯机构方案及相应构型,使其具备钻进高硬度岩石的能力。同时,针对不同颗粒度月壤的切削、拨、挤、排能力,让钻头形成多个切削面,以便在高效取芯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层序保持性。

      为确保采集的样品在无人条件下打包封装,历经空间飞行及再入返回时的复杂环境,不被地面环境污染,维持原态,需要研制一套专门装置,能够在月表自动承接、密封样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送回地球。

      据专家介绍,为确保采集的样品在提芯过程中不掉落,研制团队经过多方案筛选验证,采用扭转密闭式结构、大应变材料设计的封口方案,低力载而高可靠,即使长时间处于大变形承载状态下也不会应力松弛。针对采集的样品可变形的特征,研制团队为嫦娥六号设计了特殊的提芯拉绳,确保取芯软袋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方便样品的传送和转移。

      (本报北京6月4日电 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