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日前在陕西西安举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五批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上榜名单。其中,江苏省新增13家,苏州、无锡有3家区县级博物馆入选,分别是苏州市吴中区博物馆(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宜兴市博物馆、江阴市博物馆。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区县博物馆,常熟博物馆早在2020年的第四批评选时,就已入选。区县博物馆何以“别开生面”?“苏锡常”的创新实践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识。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该项评估的最高标准,对“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三大板块都列出了科学规范的标准。一批区县级博物馆能够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也说明近年来我国区县博物馆事业在藏品征集、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学术建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此次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区县博物馆,藏品资源丰富,门类多元齐全,地方特色鲜明。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是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的地方性特色博物馆,馆藏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带刻符黑衣陶鱼篓形贯耳壶、元釉里红云龙纹盖罐、元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银槎杯等多件一级文物。其中,元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银槎杯全世界仅存4件。宜兴市博物馆坐拥3.5万件文物,馆藏平底腰檐釜是骆驼墩文化遗址的典型器,见证了7000年前太湖流域先民的生活。其镇馆之宝会元状元坊(相国牌坊),由400多个汉白玉制构件组成,6柱3间,重达百吨,传承着宜兴自古以来崇文重教的理念。江阴市博物馆的收藏涵盖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陶器,良渚文化的玉器,宋元时期的瓷器、漆器,明代金银器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其镇馆之宝是明代嵌宝石金凤簪,由一片金叶整体锤压而成,通体镶嵌了19颗红蓝宝石。
在江苏省博物馆大馆、强馆林立的环境下,区县博物馆的突围必然要突出自己的特色。特色化展览、多样性活动,持续的学术深耕,是区县博物馆入列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重要原因之一。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三维数字展览、开发主题数字藏品、上线VR展览。该馆推出的国内首个“AI文博课程项目”,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爱上文博。其《树碑立传》特展以吴中古树名木作为主角,背后经过了长达数年的田野调查,体现了该馆扎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宜兴博物馆坚持“联合策展,多方参与”的展陈思路,打造“全员社教”社科普及品牌。馆设国内首家故宫教育分中心,在宜兴与北京两座城市间为中小学生与公众带来专题教育项目与文化体验,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输出。在线下创新打造“宜博美育课堂”,开展了丰富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江阴市博物馆聚焦社会热点,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利用馆藏文物举办有温度有热度的原创展览,《时光海海 摆渡良渚》《食草记》《徽忆》《江河与共——古代动物造型与人文艺术展》等,一经推出就成为热门。此外,该馆组织“行走的江博”等品牌服务活动,致力于将博物馆打造成“收藏的阵地”“文博的长廊”“研究的平台”“学习的课堂”。
可见,让“小”馆有“大”展,深入研究和挖掘藏品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讲好地域文明的故事,是区县级中小博物馆的突围之路。博物馆作为城市的记忆实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需要持续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但也不是所有的区县级博物馆都必须打造成国家一级博物馆,突出地方特色,与时俱进创新文物展陈理念,方能推动区县博物馆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江苏经济发达,“苏锡常”更是全国区县经济高地,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区县文博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2021年11月,《江苏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打造博物馆之城,从政策上引导和助推博物馆的发展。近5年来,江苏省各级政府更是不断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向区县下沉,一批国内优秀高等院校在“苏锡常”的区县落子,政策的完善和文博人才的培养,都为推动区县博物馆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当前,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各类博物馆唯有找准自身特点和方向定位,苦修内功、开拓创新,方能蹄疾步稳、底气十足。小而美、小而趣、小而热、小而优的区县博物馆,一样可以吸引观众,为区县城市现代化发展融入人文底色。
(作者:张晓玮,系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