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建赋能 打造“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工程”

    作者:康智杰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09版)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拥有9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内拥有较大学术影响力。2021年12月,学科被列入“甘肃省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作为简牍学科的主建学院,围绕“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推动党建与学科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赋能简牍学科建设朝着一流标准加快迈进。

    重视组织建设 将支部建在学科团队上

      为更好发挥党建在学科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高质量引领学科快速发展,学院党委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围绕甘肃省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学科建设中心任务,以学科为纽带,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简牍学科建设深度融合,与简牍研究、简牍学人才培养高度契合,将党支部建在简牍学学科团队上,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简牍学师生联合党支部。简牍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担任支部书记,落实“双带头人”制度,探索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创新党建与学科双融双促的发展之路。学院党委担起简牍学一流学科创建重任,构建“党建+”学科建设融合机制。简牍学师生联合党支部获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被评为第一批甘肃省高校“双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重视党建引领 用时代思想指导学科建设

      高校作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应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简牍学一流学科是“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的具体举措,是服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体现。学院党委在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中,积极打造简牍学本硕博一体化的育人高地,设计开发简牍数字化信息研究平台“数字简牍”,结合“甘肃是简牍之乡”的地域优势和特色,不断推动简牍文物的整理保护、利用和研究向纵深发展,在守护中华文脉、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上贡献西北师大的智慧力量。

    重视课程思政 培养高质量简牍学科人才

      学院党委突出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努力探索“智慧党建”新模式,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课程思政”,培养高质量简牍学科人才。学院在1980年成立了汉简教研室,2011年编辑出版《简牍学教程》,是国内较早开设简牍学课程的高校,分别于1995年、2005年开始招收简牍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累计培养简牍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十人。“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教师团队2023年获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丝绸之路文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视域下简牍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等10余个项目获得省级、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学院开设的《简牍学概论》获省级一流课程并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简牍学科团队及成员多次获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特等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

    重视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学科快速发展

      学院党委主动扛起一流学科建设主责,高度重视党组织、教学机构、科研团队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围绕学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学科,全面引领一流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2023年,学院获得简牍学交叉学科博士点;“秦汉地方行政简牍资料整理与研究”“国家治理视阈中西北汉代官文书简牍形制研究”“先秦关陇古族古国华夏化研究”“西北汉简所见信息传递资料整理与研究”等多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冷门绝学研究项目;在高水平刊物发表简牍学相关论文数十篇,1997年创刊的《简牍学研究》已公开发行15辑,整理、编著出版《悬泉汉简》《肩水金关汉简》等著作,编写《简牍文书与汉代西北边政》等简牍学与丝路文明丛书10余部;举办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西北汉简博士生论坛、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生工作坊等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性、前沿性与开拓性的学术会议。创办“简牍学研究”“简牍学与丝路文明”等公众号。常态化开展“执简以往”读简班、“知简识牍”学生社团、“剧说简牍”舞台剧大赛、“简述中国·牍懂丝路”简牍文化进中小学、“简述中国”全国简牍书法论坛等简牍文化月系列活动,宣传、推广、普及、传承简牍文化,全面、全程、全方位推进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

      (作者:康智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