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馆校协同 三维联动 创新历史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王志强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09版)

      为推动历史学师范专业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与教育实践三者有效联动,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011年,海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与海南省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经过近13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以馆校协同育人为突破口,依托2024年度海南省教改重点项目《馆校协同,三维联动:历史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教研经验和实践成果,对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

    开展志愿服务  弘扬地方文化

      为传承与弘扬海南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011年,学校历史学专业组建朝阳历史宣讲队,与海南省博物馆共建“琼史钩沉”周末大学生历史文物讲解志愿服务项目(以下简称“‘琼史钩沉’项目”)。

      项目服务队现有固定成员50余人,设队长1人、小组长4人。每到周末,各组在海南省博物馆艺术馆的三大基本陈列展厅、历史馆的两个专题陈列和非遗“四个一”陈列展厅,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经过10余年的发展,项目团队确定了“五定”志愿服务模式,即定岗,明确服务台、馆内各展厅等志愿服务岗位;定责,明确志愿服务不同岗位工作职责;定人,每年招募有志参与志愿服务的学院新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定班,将志愿者分为4个小组,轮流进馆开展讲解服务;定标,为志愿者开展专业讲解能力与讲解仪态专题培训,并分别设立笔试、口试,以明确标准考核志愿者专业水平。

      多年来,项目团队平均每年服务40000余人次,累积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共开展常规讲解1000余场,大型公益活动20余场,进校园、进社区宣讲20余场。2016—2023年团队成员获年度“海南省博物馆优秀志愿者”47人次,2018年获“海南省最美文化志愿者”1人次,2024年获“全省博物馆讲解员大赛”志愿组赛道一等奖1项,2019年获“牵手历史——第十届中国博物馆优秀志愿者”1人次。团队荣获2015年“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8年“海南省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创建活动”提名奖、2019年“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0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入选海南省2018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
    在“琼史钩沉”项目的示范引领下,更多社会志愿者和海南高校志愿团队纷纷加入海南省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创新教学实践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为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根据馆校合作协议,海南省博物馆委托历史文化学院开展考古遗址调查项目,并提供经费支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根据“海南史”“南海史导论”“史学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等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组建海南师范大学考古队,深入考古工作现场进行田野调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院与博物馆围绕馆校协同育人合作有关内容进行课题研究,获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培育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相关教研论文4篇,完成调研报告2篇,相关成果构建了馆校协同育人模式在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效果评估评价机制,切实提升了双方的教研水平。同时,学院邀请博物馆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创新创业实践周”实践课程、“互联网+”大赛备赛活动中,博物馆文创部的专业人员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进行专业辅导,结合丰富的文创经历与经验,指导学生申报相关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近年来,围绕党史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朝阳历史宣讲队团队成员参与了海南省博物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碧海丹心——解放海南岛文物史料展》等与“四史”教育相关的特展讲解工作,发挥省博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党史修养。

    加强三维联动  推动协同育人

      历史学专业实践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践及田野调查,综合实践主要指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等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教育实践指师范专业所涵盖的见习、实习与研习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院秉持“弘毅明德、鉴古知今”的院训,充分聚焦师范类院校教学特色,以馆校协同作为切入点,探索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互融互促,有效推动历史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通过馆校协同,学院与博物馆为学生的专业实践与综合实践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专业实践主要依托学科特色,开设富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围绕海南地域历史文化展开,为综合实践提供专业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项目等综合实践,有效提升了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综合素质,夯实了师范类专业基本功,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对于教育实践的推动作用。5年来,学校历史学专业学生在“田家炳杯”等全国历史学本科生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

      学院着力推动专业实践、教育实践、综合实践实现有效联动,馆校协同育人机制雏形初现。同时,学院内部学工负责的综合实践(第二课堂)与教学部门负责的专业实践及教育实践也实现了深度协同,内部协同育人机制基本成形,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王志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