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浙川协作向“新”突破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10版)

      串珠、腰带、中国结……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巾帼工坊,一根红绳可以被编织成100多种创意产品。这些产品,借助浙江电商的力量,销往全球各地。浙川协作,将两地的优势结合起来,生发出无穷的力量。

      始于1996年的浙川对口帮扶,结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累累硕果,孕育了浓浓的“浙川情”。2021年6月,浙江省在结对四川40个县的基础上,又新增28个县,共结对68个县。

      浙川两省立足“浙江所能、四川所需”,不断升级工作理念和思路,使协作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突出到人到户转向推动区域发展、从以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把浙江在市场、理念等方面的优势与四川在资源、特产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培育出强大的发展动能。

    新理念兴产业

      在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长荣索玛服装厂的生产车间里,一条悬空轨道将自动裁剪并做好搭配的布料送到一个个工位,工人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往轨道末端送出一件件崭新的衣服。

      “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上班,不仅方便照顾家人,每月还能挣到五六千元,不比外出打工差呢!”工人阿支莫高兴地说。

      2021年8月,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挂职甘洛的干部发现,本地对校服和防火服等各类工作服需求较大,当地却没有服装生产企业。他们第一时间想到家乡知名的校服生产企业,便招引入川。

      “这里有充足的劳动力,更有广阔的市场。”从宁波总公司选派来川担任总经理的高先志说,“我们精心设计每一道工序,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就可掌握要领,实现工序的标准化。”降低学习成本就是降低就业门槛,当地群众都能很快学会,才能扩大工厂的受益面。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也为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在新一轮浙川协作中,产业合作是重头戏。3年来,两省合作启动实施项目883个,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228个。这些项目,着重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的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有力强化了可持续发展的“造血”能力。

    新技术补短板

      初夏时节,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连绵的大山上,茶苗长势茂盛。茶农们正按照数字化管理系统下发的指令维护茶园。

      “多亏有浙江的专家和这个智能化的系统,我们新手也能把茶叶种好。”青坪村茶农强锡香说。

      2018年,浙江省安吉县捐赠的“白叶一号”茶苗在青川扎根。在新一轮浙川协作中,杭州市西湖区的数字化经验把这批茶苗的管护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全天候监测各地块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汇集各地块的土壤墒情、微量元素数据及茶苗长势情况,实现全过程精细监管;系统根据监测情况自动派单,茶农只需要按时完成推送的农事任务就可打理好茶园。

      今年,青川“白叶一号”迎来第三次大规模采摘,预计可采摘鲜叶1.5万公斤,加工干茶35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

      在新一轮浙川协作中,两省着力推进浙江数字化改革经验在四川各地落地应用,全领域推动数字化转型,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劳动生产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

      聚焦服务管理提升,建设浙川对口工作管理服务平台、“蓝鹰工程”数字化平台等平台应用;聚焦打造数字政府,推出“苍政钉”“九龙钉”等政务平台;聚焦民生保障,打造“凉兴码”“诊间支付”“浙里学堂”等场景应用……系列举措助力四川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浙川协作的又一张金名片。

    新思路拓市场

      得荣树椒蘸料、得荣树椒火锅底料、得荣树椒剁椒酱……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得荣树椒,来自偏远的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而今其延伸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在浙江卖得火热。

      “得荣有这么好的产品,可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来自浙江桐庐县的挂职干部发现,得荣县地处川滇藏交界处,距离甘孜州首府康定市600多公里,交通十分不便,严重制约着品牌的打造和产品的外销。

      桐庐不正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吗?工作队迅速协调,引进一家快递公司。快递公司根据区位优化设计线路,将得荣纳入其云南公司的运营服务范围,极大缩短了运输时间,有力开拓了市场。

      数据显示,快递公司2022年运营以来,得荣寄往杭州的快递时间,从平均7天缩短至3天,每日派件量从80余件迅速增至300余件,两年来已完成派件10多万件,助力当地销售农特产品、工艺品等已达5000多万元。

      以新思路建通道、扩平台、强供给、拓销路的创新举措,正在四川多地开花结果。

      “舟山—达州”海江铁联运物流大通道,通过海路、长江和铁路把两地连在一起,使大宗商品的运输效率提升1/3,成本降低1/5,3年间已运输粮食超8万吨、铁矿70万吨。“凉山产地仓—宁波销地仓”的两地仓模式,用干线物流将四川凉山与浙江宁波直接连接,取消成都、杭州等地的中转环节,物流时间由一周左右缩短至两三天。3年来,凉山特产在浙江市场卖出了25亿元。

      四川多山,特产丰富;浙江靠海,市场广阔。浙川两省不断拓宽思路,优势互补,把东西部协作推上了新台阶。

      (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