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

    作者:王楠 戚聿东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06版)

        四川达州通川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华社发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可以从协同产业链、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绿色转型、强化自主可控等方面全面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推动产业体系向着完整、先进、安全的方向发展。

    1.科技创新对于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产业体系的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产业体系的完整性。从横向产业结构看,完整性表现为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强、产业品种丰富、三大产业链条完整、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从纵向产业结构看,完整性表现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不断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了较为完整、先进和安全的产业体系。目前,我国具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覆盖联合国工业分类目录所有分类,具备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但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细分领域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产业链供应链中一些关键环节仍受制于人。为此,必须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体系关键环节不断实现更新迭代,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填补产业链空白,减少断点,进而确保各环节高效衔接,形成完整且有韧性的产业链,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

      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和提升产业体系的先进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水平上,是指产业体系从整体看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能够适应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可以在保证横向和纵向产业体系完备的同时保持相关技术处于国际前沿水平,能够自主拓展新赛道、闯入无人区,产业发展符合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和融合化的要求,具备国际竞争力。具体而言,加快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有助于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效率提升,使产业处于市场前沿位置,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增强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可以不断催生新业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新增长极,提升产业整体效能与附加值,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整体技术水平的跃升。加快环保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够助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速产业绿色化转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产业体系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近些年,我国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蓄势待发,前沿创新成果不断突破和涌现。但也要看到,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在某些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仍存在差距,必须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加速提升产业体系的先进性。

      科技创新有助于保障和增强产业体系的安全性。产业体系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统筹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目前在某些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和设备方面进口依赖度较强。只有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能力,减少对外部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及原材料依赖,突破供给约束的堵点卡点,提升本土产业链的自给自足能力,才能降低外部风险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为此,亟须加快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重点加强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核心技术、重要产业、关键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安全可控。加快科技创新,尤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多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能够通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来保障各产业活动的安全运行。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突破,将有助于进行风险监测、预警与模拟,及时应对市场波动、供应链中断等突发事件,提高产业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和受到封锁打压时的快速恢复能力,进一步保障和提升我国产业体系的安全性。

    2.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

      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巩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优势、补足短板并锻造新板。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建立高水平创新性人才支撑体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高效配置创新资源,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进入“无人区”的前沿产业技术,要加强战略谋划提前布局。

      加强数实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充分利用我国海量数据要素和完备工业体系优势,加速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改造运用和深度融合。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应加快人工智能发展,广泛应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发挥数字技术的高链接性和强渗透性,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工业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形成数字技术和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形成标准化智能制造模式,引领产业创新发展。面对未来构建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尤其是超前布局网络连接设施、感知设施、算力设施、共性技术设施等数字基础设施。

      重视企业主体,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当前我国许多领先科研成果聚集在高校院所,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建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领域跨行业创新合作。各类企业应发挥各自优势,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数字技术创新本身具有系统性、互补性,需要多元创新主体优势互补协同完成。企业应从全球产业链和技术演化路径出发,面向科技前沿领域进行优先布局,谋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构建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前沿突破性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供给,形成竞争优势。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技术标准。进一步巩固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优势,增强国际市场渠道建设和本地化运营能力。加强国家间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划等方面的对话交流,促进企业更快接触全球最新科技动态、研究成果和领先解决方案,利用我国基础设施和产业应用等优势寻找科技发展和应用的空间机遇。激活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形成更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索更多数字时代新型合作模式,优化数据资源布局,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升级我国产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在一些技术领先领域,我国应在规则、规制、标准等方面加强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产业标准制定,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作者:王楠、戚聿东,分别系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