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城市治理的新思考

    作者:金民卿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1日 12版)

      【读书者说】 

      城市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综合承载体,重要性愈发凸显。

      任亮、治丹丹所著《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市政管理建设与现代城市治理研究》,着力从历史与当代的结合出发,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治理问题。作者以张家口为例,把研究视角由回溯中国城市“管理”转向对现代城市“治理”的探索上,在论述城市管理和治理的理论、城市治理理论演化与脉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城市治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城市治理领域的理论前沿,梳理了城市治理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变革、实践与开拓,对城市治理发展趋势作出合理预测与展望,力求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做出理论贡献。

    传承城市治理的人民性

      城市治理的产生与发展,核心基础始终是人。该书的首要特色,就是把中国共产党在城市治理一以贯之的人民性精髓,置于近现代史整体性视野中予以考察。

      一方面,作者挖掘尘封的史实,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张家口城市管理、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位置的城市治理理念。1945年,解放军进驻张家口后,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民众强烈拥护,对张家口城市的管理、建设皆颇有建树,人民群众在此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党领导下的张家口市政府高度重视民众利益,充分尊重人民意愿,而人民群众也衷心拥护张家口市政府的管理决策。

      另一方面,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示城市治理人民性基因的历史传承及其当代生动体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传承优秀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对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重要作用的认知不断深化,对城市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并细化,“人民城市为人民”成为国家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信条,以人民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此背景下如火如荼展开,极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日益呈现在世人面前。

    鼎新城市治理的转型化视阈

      这部著作并未将城市发展问题局限在纯管理的范畴内,而是将人们的关注视线引入城市治理以及城市转型发展的多元形态上,对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进阶的历史过程做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把读者引入到“转型化”的视阈下来观照城市治理问题。

      作者以丰富的史料证明,中国共产党对城市治理的认知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一方面,作为晋察冀边区首府的张家口,虽处于战争环境中,但党和人民政府顺利完成了接管,并对城市进行了全面建设与改造,用较短时间将张家口市建设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繁荣的模范城市,为党探索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提供了先期实践和初步经验。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职能也由原来的政治中心不断向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方向综合发展。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践行新发展理念、承载着中国智慧的大城市相继涌现。进入新时代,中国持续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不断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变。城市治理理念就是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型发展与有效衔接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正如作者所指出的,现代城市发展使得“保姆式”的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多元多样化的公众利益需要,来自城市内部的政府、市民与市场之间的张力,以及来自城市外部的宏观环境压力,都促使各地探索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促成城市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落地生根。

    包容城市治理的开放性

      这部著作以开放性的视野来观察中国城市治理问题,使读者能多维度、全过程地窥见国内外城市治理互鉴的历史,感知中国与国外城市治理理念的交织碰撞;同时,也能深刻认识到城市治理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城市,全球范围内城市治理的互动与互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与前提。如作者所述,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理念和经验做法,对中国城市管理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开放和交流中吸收、接受和融合国外城市治理的先进理念,能够使中国城市治理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先至”。

      一方面,作者精细梳理了治理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该书引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给出的权威性城市定义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种方法之总和。治理令原本相互冲突的利益得到调和,并达成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涵盖强制性的正式的制度、政体,以及人们达成共识的非正式制度。”城市治理是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政府、其他组织、市民社会共同参与管理城市的方式。在西方发达城市中,与城市治理相关的多元主体、协商、合作等是现实存在的。

      另一方面,作者认为国外城市治理理念和经验被引入中国,必须经历中国化、在地化的加工、改造,实现创造性转化。中国城市治理在其自主实践和积极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全新的先进理念,如人本治理、人文治理、民主治理、法治治理、高效治理、和谐治理、精细治理、科技治理等,这些重要理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现代城市治理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城市治理理念引领下,城市管理体系的建构与运行呈现出全新状态,一系列贯彻始终、具有指导性的基本准则重新得以确立与秉持,形成治理理念下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

      总之,全书以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转型发展为着眼点,以“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基本立论,探索城市转型发展的有益思路,对中国城市治理转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独立性的观点,值得一读。

      (作者:金民卿,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