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新闻随笔】骑行热升温,服务管理须跟上

    作者:宋奇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9日 02版)

      【新闻随笔】

      日前,以“新赛道、新动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此次展会吸引超过1400家企业参展,全面展示当今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新趋势、产业科技新成果以及健康出行新理念。与之形成呼应的是,展馆外,骑行热正在各地持续升温。

      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自行车曾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近年来,国内骑行热不断升温,城市骑行、长途骑行各类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骑友”,自行车这种人们熟悉而亲切的交通工具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新的骑行文化中,自行车不只是单一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骑行的内涵也早已超出单纯的运动,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和属性,如休闲、社交等。人们将骑行与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等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作彰显个性、塑造身份认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路上”,通过骑行丈量广袤大地、欣赏自然风光、触摸厚重历史,骑行也因此被视作一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潮流。

      骑行热催生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新的消费需求倒逼传统产品升级。对骑行运动爱好者来说,自行车不再是一水的“二八大杠”,而是被进一步区分出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等不同类别,碳纤维车架、一体化车把、电子变速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运动相机等配件市场也在迅速扩张,为国产自行车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骑行文化的核心不再是交通而是体验,骑行消费也随之从实物消费转向实物与服务消费并重。这催生了骑行“后市场”,即围绕骑行的服务市场,如提供租赁、维修、行程规划和向导服务的骑行俱乐部等。

      骑行热激发的新型消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传统观念中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自行车不同,符合当下骑行文化潮流的自行车有着更高的产品附加值,有时甚至“一车难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注重体验和技术创新的中国自行车深受全球消费者欢迎,国内自行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产自行车整车4883万辆、出口3965万辆,2024年第一季度出口环比增长13.7%。

      近年来骑行运动的普及,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如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自行车专用道的铺设以及停放网络的规划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建设低碳城市。加快骑行运动普及,进一步优化骑行体验,对城市治理也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在路权划分、违章查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治理、完善规则,使其更加精细化、人性化。骑行者也应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做低碳、健康生活方式的自觉倡导者、积极践行者。

      (作者:宋奇,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