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强产富民汇合力 万里携手谱“新”篇

    ——浙江产业援疆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本报通讯员 陆斯超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0日 05版)

        “浙新吉”援疆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员张泉龙在新疆一家乳企指导产品科研试验。

        在援疆帮扶下,新疆天山托木尔景区争创5A级旅游景区迈出坚实步伐。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之江潮涌,塔河滔滔,相距万里的浙江和新疆,因一群人而联结在了一起。

      从1997年开始,浙江上万名干部和人才接续奔赴新疆,他们一批连一批、一棒接一棒,造绿洲、修水利、盖学校、建医院、扶产业……在天山脚下交出一份份沉甸甸、亮闪闪的答卷。

      去年4月,第十一批浙江援疆干部人才接过了接力棒,“落户”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他们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着眼新疆所需、浙江所能、援疆所长,把产业援疆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抓项目、搭平台、引龙头、拓市场等措施,推动援疆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助力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之江大潮的澎湃发展活力,正源源不断涌向南疆大地。

    人才“组团”援疆:以科技提升发展动能

      4月,来自宁波市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丁伟红顶着烈日,蹲在库车市比西巴格乡蔬果种植中心的地头,为当地种植户讲解甜瓜的打顶技术。

      作为浙江援疆首批科技特派员,每到甜瓜种植的关键节点,丁伟红都会来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指导育苗、选苗、栽种,提升甜瓜品质和产量。

      “现在市场对商品果要求很高,合理去芽能让留下的甜瓜长势更好。”丁伟红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种植户连连点头,今年种的500亩“甬甜5号”甜瓜,按照每亩一吨产量,预计收入相当可观。

      “组团式”科技援疆,是第十一批浙江援疆推广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在新疆率先开展的试点工作。目前,已精准选派两批共48名援疆科技特派员,在阿克苏地区组建4个科创中心,按照“一人一企一业”“一团一中心一特色链”模式,进一步提升当地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5月,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免费提供的100万尾“南太湖3号”罗氏沼虾苗从浙江出发,经陆运、空运成功落户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这是金华援疆继探索小龙虾、三文鱼养殖之后,实施多领域扩展的水产养殖新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温宿县水质条件优越,金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援疆技术人才贺文芳经过前期对温宿渔业的产业结构调研,最终确定了罗氏沼虾的试养计划。去年,由金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赠送的55万尾罗氏沼虾在温宿县试养成功,并受到本地市场的欢迎。“今年我们预计罗氏沼虾亩均产值达2万元以上,带动致富效果明显。”贺文芳对记者说。

      走进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能温室大棚,掀起棚帘,一根根菌棒上,正展露迷人的金色。在浙江完成中试的桑黄人工培育科技成果,经过金华市农科园援疆“小组团”的努力,成功落户温宿县。

      “我们首次尝试了12座大棚、11.5万根菌棒,目前长势良好,迈出了人工设施化培育桑黄的关键一步。”来自浙江的科技特派员吴德平介绍,温宿本地也有野生桑黄资源,且气候条件适宜、空气洁净度高、孢子存活率高,适宜桑黄培育。吴德平期待着,下一步通过示范栽培带动规模化种植,来带动当地菇农致富。

      在柯坪县,在湖州市援疆指挥部牵线搭桥下,浙江中医药大学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由副教授张泉龙牵头负责开发骆驼乳降血糖功效因子研究及功能产品,推动驼乳开发再上新台阶。

      这几年,正是在湖州援疆的大力支持下,柯坪县在上游养殖端出台饲草补助、建圈奖励、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在下游加工端引进多家驼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让养殖骆驼成为柯坪县“一号富民产业”,460家规模养殖户年净收入超过10万元。

      “在人员选派上,我们更加突出地方所需。”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产业就业组组长王栋介绍,援疆科技特派员聚焦受援地主导产业、破解受援地发展实际困难,选派人员平均年龄40岁出头,正处在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截至目前,从浙江先后引进金线莲、桑黄、三门青蟹等50余个优质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帮带培养阿克苏地区专业技术骨干30余人,带领后方科研团队入疆开展服务超80人次,受惠企业超200家。

    产业“耦合”援疆:以协作夯实产业基础

      “直播间的朋友们,这是我们新疆本地的薄皮核桃,一捏就开……”走进阿克苏市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本地青年人正通过互联网销售家乡优质的农产品。

      2019年,阿克苏小伙李博结束在外闯荡,回到了家乡。在当地政府组织下,他参加了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组织的“蒲公英计划”,到杭州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电商培训后,走上了创业之路。

      那年9月,他一结束培训,就入驻了阿克苏市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对于这个电商创业“小白”,孵化基地免房租、免水电费,还给予物流补贴。李博甩开膀子加油干,年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再到突破千万元,他自称“很幸运踏上了风口”。

      自2019年以来,该孵化基地已累计为阿克苏地区孵化电商企业200余家,开展电商培训4700多人次。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薄皮核桃、库车小白杏、吊干杏等干鲜果,源源不断地销售到全国各地。

      从2014年开始,杭州发挥自身“电商之都”的优势,孵化培育阿克苏电商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阿克苏市电商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地区网络销售额达到185.65亿元,居全疆第3位、南疆首位,建成了覆盖县、乡、村的综合电商服务体系,从事电商销售人员达到1.7万人。

      在开拓电商新销售渠道的同时,浙江援疆还积极拓宽线下网络,从“十城百店”起步,发展到“百城百网千店”,在浙江11个地级市和主要县(市、区),累计建成门店(终端)1300多个、线上网店200多个,销售品种涉及100多个,推动阿克苏特色果品“卖得出”“卖得好”“卖浙江”“卖全国”。

      将浙江电商优势与阿克苏林果优势耦合的同时,浙江援疆还借助社会力量,落地全疆首个“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首批捐赠资金1400万元将用于种植胡杨23万棵,走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态援疆新路。同时,浙江援疆还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嫁接”落地,实现优势互补。

      浙江援疆还将市场园区模式“嫁接”到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推动多座产业园区拔地而起。走进一师阿拉尔的桐昆纺织产业园,座座厂房鳞次栉比;车间里,套套设备飞速运转,纺纱、织布、印染印花,在这里已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总体建成后将实现“百亿投资、百亿产出、万人就业”效益。正是在浙江援疆的助力下,阿克苏和阿拉尔的纺纱产能占全疆产能三分之一以上,形成全疆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集聚区。

      一列列呼啸而至的援疆班列,又将两地紧密地连在一起。去年年底,首趟“浙新吉”公铁联运援疆专列从浙江金华始发,抵达新疆阿克苏站,运送货物包含服装、家用电器等,货值6000万元。到站后,内贸货物分拨辐射至和田、喀什、巴州各地,外贸货物由喀什口岸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今年1到4月,浙江援疆组织开行援疆班列16列,源源不断将阿克苏地区优质棉纺原材料运输至浙江及周边区域,又将浙江家用百货、五金工具等产品运至南疆地区。同时,金华市援疆指挥部还依托南疆物流分拨中心等各类商贸物流类援疆项目,带动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等销售超1.6亿元,带动“疆果东送”超10亿元,带动直接就业5000余人。

      “在推进产业援疆的进程中,我们依托阿克苏和阿拉尔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发挥浙江民营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科创优势,推进产业项目招引、平台能级提升、产业配套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十城百店’‘万亩亿元’等品牌工程迭代升级,全力推动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阿克苏地委副书记,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骆梅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文旅“提质”援疆:以融合擦亮文旅名片

      一条老街,如何变身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小巷?

      迎着初夏尚带有一丝凉意的微风,游客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漫步在库车市“龟兹小巷”,感受着老城浓郁的文化和民族气息,享受慢节奏生活的惬意感。

      今年5月1日,改造升级后的“龟兹小巷”游人如织。改造后,这条1公里长的小巷成功实现了古城风貌与文旅发展完美融合,街区干净整洁、古朴典雅、艺术氛围浓厚,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这是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推进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取得的成果。他们邀请专业团队编制库车文旅运营策划方案,采取不拆建只添置的方式进行“微改造”,最大程度保留小巷里的“原貌、原住、原味”,打造出的“龟兹小巷”让游客感受到了龟兹文化的魅力,助推库车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融合发展。

      一座古村,如何变成游人如织的“西北乐乡”?

      随着嘈嘈切切的乐器鸣奏声,记者走进新和县加依村,只见一间间宽敞明亮的作坊内,乐器制作师傅们有的在挖孔、打磨、抛光,有的则在晾晒、切割、箍形、雕花,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座沙漠边缘的小村落里,手工乐器制作技艺传承已有300余年历史,但近几年乐器制作才真正成为一个产业。加依村党支部书记拜合提亚尔·阿木提告诉记者,在丽水援疆指挥部的帮扶下,村里乐器制作从六七个人的家庭式小作坊起步,快速发展,如今建成了拥有164名工人的乐器产业园,生产乐器增加到12种,每年制作乐器2万余把,年总产值可以达到1800万元。

      不仅如此,近些年,丽水援疆在加依村先后实施了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及手工乐器产业园建设、“天籁加依”文化旅游及就业扶助等项目。通过品牌建设,加依村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名号越叫越响,游客越来越多,乐器越来越畅销。

      一个景区,如何在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徜徉于“归园田居”的宁静与优美,流连于特色景致的绝美……初夏时节,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天山托木尔景区,欣赏独特的美景。

      2023年以来,金华市援疆指挥部紧扣“双珠”计划,大力实施旅游产业提升工程。累计投入900万元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推广等活动,支持天山托木尔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安排3670万元建设温宿县旅游精品环线、游客集散中心等,助力打造南疆风情旅游中心。

      何为“双珠”计划?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宣传文化组副组长杨掌印介绍,这一计划聚焦打造托木尔世界自然遗产和龟兹世界文化遗产两条明珠带,建设一批文旅示范点,持续打响“丝路古龟兹·神奇阿克苏”品牌。

      在激活阿克苏和一师阿拉尔独特旅游资源的同时,浙江援疆支持受援地“走出去”“引进来”,先后赴深圳、厦门、杭州、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宣传推介和文旅招商,同时开通援疆包机、专列“引客入阿”,2023年以来累计引客600多万人次,助力受援地旅游接待量2600万人次以上,极大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本报通讯员 陆斯超)

      本版图片均为新疆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