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贵州贵阳开阳县高寨乡高寨村:

    党群一心凝聚发展合力

    作者:本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6日 05版)

        高寨村村民排队领取辣椒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分红。

        高寨村党员志愿者帮助村民采收辣椒。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立夏刚过,高寨村的“辣椒产业发展标兵”周训林就在大田里忙活起来,入神地检查着每一株辣椒新苗。

      “老周,你这个苗长得精神嘞!”身后说话的是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高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田超,原来他是来帮专业户们排忧解难的。

      “哎呀,老田!我正要找你嘞,今年雨水大,我怕这苗子长荒喽!”

      “水大排水,天冷防雹,天热防虫噻!”田超脱口而出。

      周训林直起腰,挠着头说:“都是你教过我的嘛!差点儿搞忘了!”他笑着说,返乡这两年,多亏田支书这位“辣椒把式”教大伙儿种辣椒,收入才能越来越高。

      高寨村土地破碎、水源匮乏,曾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党和政府把高速公路修到了村口,把水泥路修进了院坝。作为在外发展多年的党员,田超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决定返乡创业。

      在开阳县委组织部的发现和培养下,田超很快成长为高寨村党总支书记。

      “一开始,市场上啥子好卖我们就种啥子。”回忆起当时,田超还充满激情。为壮大集体经济,他们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30亩种植大白菜,250亩种植黄花菜,50亩羊肚菌,50亩海参果……

      “没想到,年底一算,全都亏损。”细数起这些年村集体产业发展走过的“弯路”,田超感叹:“其实,管护不到位、采收不及时、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只是外因,内因还是在发展合力不强、内生动力不足。”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县委组织部主动找田超了解情况,给他辅导党的创新理论,派他到先进地区学习,帮他联系结对企业。经过近一年的学习,田超底气足了、眼界开了、思路广了,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学思想、强作风、长本领,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村“两委”召集全村党员群众共谋发展思路、共商产业路径。“我们村具备海拔适中、气候适宜、土壤富硒的比较优势。”“辣椒种植周期短、见效快,产业市场大,收益还高。”院坝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商议决定以新成立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发展辣椒产业80亩。

      可试种的辣椒不仅没赚钱反而亏了本,群众观望情绪更浓了。

      田超和村党员干部们不气馁,他们钻研辣椒育苗、种植、管护、采收、加工等技术,带头投资村股份合作社,干出收益给乡亲们看。

      2021年,高寨村辣椒产业实现盈利9.6万元。有了收益,村民们心动起来,想要尝试,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干起,钱投进去会不会打水漂。

      面对少数群众的疑虑,田超和其他村干部下定决心:“要拿出实际行动消除大家的担忧,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抱团发展’。”

      2022年,高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49万元,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共同出资21万元,成立了村集体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贵州开阳鑫鑫工贸有限公司,流转540亩土地发展辣椒种植产业,大胆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的“1+1”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所有村民在募股时都是‘同股同权’,一碗水端平。”翻开一份公司章程,田超详细介绍起来,村里先后召开群众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30余次,征求村民对发展方式、产业选择、股权配置、分红激励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00余条,归纳采用21条,做到全过程“四议两公开”。

      “我们把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贯穿到‘1+1’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全过程。”田超说,村里还明确由村干部对育苗、管护、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管理进行“揭榜挂帅”、分片包保,并建立党员结对帮带机制,形成示范效应。村民入股人数从8人增至661人,跟种辣椒的脱贫户、监测户实现户均增收1.5万余元。

      “去年那个天旱的呦,村里的党员干部帮了大忙。”周训林回忆,辣椒苗刚移栽不久,高寨村就遭遇了极端干旱天气。每天凌晨5点,田超都带领村“两委”干部来到田间,一瓢接一瓢地给辣椒苗浇水。一连10多天不停地抗旱保水,最终才实现了辣椒丰产。

      “有了党组织引领,村里发展新路不愁。”田超说,近年来,陆续有4名由市县两级精准选派的业务骨干驻村帮扶、到村任职,9名村干部全员参加“学历提升”,3名在产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村民被发展为党员,5名党员成长为辣椒技术能手。在村党总支带领和党员干部带动下,2023年,高寨村辣椒产业实现经营性收入272万元,同比增长83.7%;带农增收104万元,同比增长55%。

      (本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