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山东青岛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

    文明新风滋养幸福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于言朋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6日 05版)

        沟东新村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倪梅摄/光明图片

        游客在沟东新村旁的环湖绿道骑行。王子光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暮春之际,沿着莱西湖环湖绿道,只见白墙红瓦,路两侧的紫叶李、樱花树错落有致,葡萄采摘园内一片绿色海洋。

      “俺们村可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刚一见面,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党委书记高维玉就特别自豪地告诉记者,“打造如此秀美的乡村图景,村里没花啥钱。”

      为啥呢?记者一打听了解到,其中离不开沟东新村道德积分所激发的治理活力。

      近年来,沟东新村依托莱西市美德信用积分评价体系及数字平台,推行以积分制为抓手的治理模式,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等蔚然成风。

      5月2日正午时分,阳光洒落在沟东新村的“幸福礼堂”,一场浪漫的乡村婚礼正在举行。据了解,在沟东新村,积分90分以上的村民可免费使用“幸福礼堂”,作为举办庆寿、喜宴等活动的场地。

      除了“幸福礼堂”,积分还与村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村民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大米、洗衣粉、服装等生活用品。

      “这积分看不见、摸不着,真能好使?”积分制刚实行时,由于不了解,村民们心里直犯嘀咕,许多人选择了观望,参与热情不高。

      “咱们党员可得带起头来。”在沟东新村党员大会上,高维玉决定先从村“两委”班子做起,带着家人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清理及移风易俗等。为打消大家疑虑,村“两委”班子一有机会就向村民解释积分管理办法,根据村民意见完善村规民约,及时调整“积分超市”商品种类。

      在党员干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纷纷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来办,“争着干、抢着干”的越来越多,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这是上月刚用积分兑换的洗手盆。这个月我争取把屋后的枯树枝修剪一下,多攒点积分。”村民王小伟边说边规划。

      看着如今整洁一新的村庄大街、房前屋后的绿植,王小伟不禁回想起十年前:“那时村里可没这么干净,经常看见草堆、土堆、粪堆,夏天臭水沟的味道没法闻……”

      为尽快改善当时村庄“脏乱差”的环境,沟东新村将“美丽庭院”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积分工作内容,并将环境整治比重提高至全年道德积分的45%。

      有了积分这个“杠杆”,村民们自发成立义工志愿服务队,有的负责道路清扫,有的负责绿化养护,有的负责垃圾分类……一时间,村民结队做义工成为沟东新村的休闲社交新风尚。

      原本需要村集体花费大量资金才能完成的环境整治等公益事务,如今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参与,不仅节约了成本,更增强了村民凝聚力。

      “一开始是为了积分,但慢慢地,发现和大家一起做志愿服务上了瘾,高高兴兴就把活干了。”沟东新村义工志愿服务队队长王以彬深有感触。

      在积分制的激励下,沟东新村高标准打造了40户美丽庭院、10户精品美丽庭院和美丽庭院一条街。

      “积分实行网格化统计,由村网格员在走访后提报申请,道德评议委员会通过,无异议后才能得到积分,全程公开、透明。”高维玉介绍。

      “小”积分带来“大”改变。过去让人头疼的“三大堆”不见了,村民自觉打扫门前落叶、积雪;邻里妯娌之间别扭争吵少了,孝老爱亲的故事也在村里不停上演……

      好乡风也为好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沟东新村曾在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那时村集体收入为零,村民年均收入6000元。可仅用三年便成功逆袭,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蝶变。

      其中有何奥秘?很重要的一点是积分制的实施,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当村里号召种植葡萄时,村民们“一呼百应”,全村齐心协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

      “我们新村党委牵头成立无核葡萄联村合作社,延伸发展出阳光玫瑰、玫瑰香等8个葡萄品种,动员村民入股分红,干成了全市闻名的葡萄产业村。”高维玉满怀激情地说,“真是‘人心齐,泰山移’,现在光种植葡萄一项就能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

      随着村子“名气”越来越大,沟东新村还与青岛农村干部学院成立莱西市首个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三同”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教育培训活动,为村民增添了新的收入来源。

      高维玉介绍,现在村民们都以被评为“美丽庭院”为荣,道德积分高、家庭环境美,成为沟东新村党员群众的新追求。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于言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