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井冈星火》:闪烁崇高的思想光芒

    作者:宋智勤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15版)

      红色题材是常写、常拍、常新的创作主题。蕴含家国情怀的电影,最能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踔厉奋发,《井冈星火》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该片用光影艺术再现自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过程。作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真实写照,这部影片既给观众带来了一堂“解渴”的党史教育课,也完成了一次难得的艺术实践。

      对革命历史精准、流畅的讲述是《井冈星火》突出的特点。从秋收起义开始,到三湾改编、五斗江战斗、黄洋界保卫战等,围绕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发生的这一连串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在电影中一气呵成。起义的枪声和高涨的士气让观众心潮澎湃;斗争受挫之后,共产党人的坚持和奋斗更让人钦佩。到达井冈山之后,红军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根据地建设,同时丝毫没有松懈与敌人的斗争。战士们即使被围困山上,断水断粮,也绝不轻言放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观众不由自主地代入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中。

      在以革命队伍为中心铺开历史讲述的同时,《井冈星火》还加入诸多细节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那些与红军战士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村民,还有为了保护村里的粮食与敌军斗智斗勇的男孩……这些人物刻画让电影绘就的井冈山革命画卷更加细致、完整。通过一个个细节,影片向观众揭示了一个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艰辛历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这是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该片是一堂“解渴”的党史教育课,值得反复回味。

      不仅如此,《井冈星火》还是一次难得的艺术实践。为了将宏大主题讲得深入人心,影片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情怀观照历史,温暖人心。毛泽东、朱德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形象在电影中悉数登场,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有信仰、有爱恨、有梦想。例如毛泽东与朱德二人,在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着真挚的友谊和坚定的信任,即使出现意见分歧,也从来不改并肩作战的决心。影片通过历史人物的成长和选择,凸显革命者的信仰和初心,让高远宏大的理念和精神“落地”成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配合着振奋人心的音乐、细腻打磨过的镜头语言、现代化的拍摄手法,影片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立体的历史空间。影片在刻画革命斗争场面时,有高潮迭起的视觉震撼;讲述革命精神信仰时,有娓娓道来的情感关怀。共产党人对革命信念的执着,对崇高信仰的坚定,就在这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中自然地流入了观众内心。

      新一代电影人要继续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还要与时俱进,在艺术上开拓创新,实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这一点上,《井冈星火》做出了积极探索。宏大的历史视角、崇高的价值引领和壮美的艺术风格,让这部影片在众多同类型作品中脱颖而出,对今后电影市场红色题材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宋智勤,系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