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奏响敕勒川文化研究的现代乐章

    ——《阴山敕勒川:农牧文化交辉交融的历史长廊》评述

    作者:王绍东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11版)

        《阴山敕勒川》赵子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阴山在历史上闻名遐迩,文化地位非常重要,这从吟咏阴山的诗歌中不难发现,如家喻户晓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又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再如元好问的“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近现代以来,阴山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力有所沉寂,被严重低估。赵子阳继《大青山文脉》之后,又花费十年的心血撰写了《阴山敕勒川:农牧文化交辉交融的历史长廊》(以下简称《阴山敕勒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对阴山敕勒川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内涵、历史价值与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挖掘与揭示,奏响了阴山文化研究的现代乐章,是阴山敕勒川地域文化研究的创新性、奠基性成果。通读全书,我认为以下特点值得关注:

      第一,全书主题突出,紧紧围绕阴山敕勒川地域文化展开研究。在充分借鉴地域文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充分挖掘了阴山敕勒川文化的内涵,抓住了其突出特点。书中全面梳理了阴山敕勒川文化的历史脉络、历史贡献,对唤醒人们对阴山敕勒川文化的集体记忆,提升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全书综合性强,体现了学科交叉、内容广博的特点。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考古学、文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作者对阴山地区历史与文化展开了综合研究,体现了严谨认真、深入探索的学风和较为广博的知识体系。作者对多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提高了该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第三,全书站位高,视野广。作者站在中国历史的高度看待阴山敕勒川的历史与文化,不仅提升了阴山敕勒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而且也揭示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些有趣现象和历史密码,突出了北疆在中国历史、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阴山地区历史发展的实例,揭示了农牧交错地带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独特价值。

      第四,全书将普及与深耕相结合。作者研究阴山、研究敕勒川,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也怀着深厚的责任感,将自己的情感、心血都投入其中。他怀着虔诚、敬畏之心深耕阴山历史与文化十几年,全书引证资料广泛,学术探讨深入,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和科学、求是的精神。全书也注重对阴山敕勒川文化的普及,不仅文笔流畅,而且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价值的描述与分析生动深刻,读后给人以难忘印象。全书配以图片、地图等,将学术性与通俗性、宏观叙述与生动故事结合起来,可以满足不同读者了解阴山敕勒川历史与文化的需要。

      从《大青山文脉》到《阴山敕勒川》,我们看到作者对阴山文化的研究更加理性、系统,思考更加深入、高屋建瓴,态度更加诚恳、认真,感受到他学力、学养的精进与提高。读子阳的书,感觉阴山、阴山的历史、历史上的阴山人物向我们迎面走来,也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阴山历史的场景之中,感受到阴山文化的律动与活力、厚重与深邃。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不仅需要理论宣传,也需要厚重的学术积淀。学术研究是一项“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事业,如果没有十年磨一剑,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精神,很难产生精品力作。《阴山敕勒川》的出版恰逢其时,为“北疆文化”研究树立了榜样。可以想见,当这样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大量涌现时,北疆文化研究的根基才能扎牢,北疆文化的大树才能根深叶茂。

      (作者:王绍东,系内蒙古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