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日

    海南三江公仔戏:木偶舞动 琼韵悠扬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樱 陈怡 王轩尧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2日 10版)

        海口市大致坡梁颜公仔戏团演出,演员一边演唱戏曲一边操控木偶。谢丰摄

        海口市美兰区文化馆非遗进校园活动,三江公仔戏省级传承人邢汝祝(右)教学生操控木偶。王玲玲摄

        海口市大致坡王诚公仔戏团采用传统海南八音乐器进行后台演奏。谢丰摄

        三江公仔戏市级传承人吴多和在演出前整理公仔木偶。谢丰摄

      【山河遗珍】  

      “做官人是为平民,莫把穷人来看轻……”伴着流丽婉转的八音奏乐,海南三江公仔戏《双凤朝阳》的唱腔悠扬顿挫,应和着不远处的阵阵涛声。

      5月2日傍晚的海口北港岛,霞光赤艳,清风披拂。村民们围坐在由幕布分隔前后的公仔戏舞台边,满怀期待。台前,造型精致的公仔进退有度,一双明眸炯炯有神。幕后,冯海和戏团其他演员操持着台前的公仔,用琼音唱出一句句字正腔圆的戏文。

      三江公仔戏又称木偶戏,以海南方言、民歌、民间器乐为基础,对历史故事和本地民间故事进行演绎,融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于一体。这种极具海南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江公仔戏的诞生比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常将公仔戏艺人称作“师兄”。

      冯海在幕后“唱念”,公仔在台前“做打”。公仔戏演员虽不露脸,表情却十分生动,喜怒哀乐,变化万端。“虽然观众看不到我们,但我们要表达出剧中人物的悲欢,怒要大声骂出来,喜要开心地唱出来,这样才能演好公仔戏,让观众跟着我们入戏。”今年52岁的冯海是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村民,也是远近闻名的三江公仔戏传承人,说起公仔戏,他眼中深情满满。

      公仔的头部和双手是木雕的,肩膀由藤条竹篾编织而成。宽大艳丽的戏袍遮住了公仔的身体,演员手持的木棍从公仔身后插入体内,一直通到公仔的头部,方便操纵。熟练地一拉一伸之间,公仔的眼珠时而转动、时而定住,嘴巴时闭、时合,舌头伸缩自如。“在表演程式上,三江公仔戏有拱手作揖、跺脚、拂袖、跪马、射箭、滚翻、眼睛转动、嘴巴张合、双手抓拿等,根据剧情灵活运用。”冯海介绍道。

      三江公仔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戏剧形象相当丰富,有佛祖、女娲、海龙王、圣母、雷公、雷婆、仙女等。最考验公仔戏演员功底的是一人分饰多角,每个演员都要熟悉整台戏的唱本,懂得每个角色的唱腔。“就像《文武状元》中的文状元和武状元,虽然都是生角,但一个端庄,步子小,一个豪迈,步子大,大有不同。”说着,冯海又演了一段折子戏。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三江公仔戏,海口市美兰区开展“公仔戏进校园”活动,请非遗传承人到各中小学教孩子们表演三江公仔戏;举办三江公仔戏擂台展演,吸引了21个戏团参加;还连续多年开设公仔戏暑期培训班,让青少年在家门口免费参加学习。

      今年3月,三江公仔戏来到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这个五一,美兰区文化馆一直在推进‘公仔戏进景点’。除了北港岛,我们还去骑楼老街、云洞图书馆进行了巡街和表演。”冯海这两天刚得空歇一歇。

      “现在我可忙了,不仅线下请戏的多,有时还要参加线上‘云看戏’直播活动,我自己还要录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只为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公仔戏,喜欢公仔戏。”冯海说。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陈怡 王轩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