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巴以局势隐现转机

    作者:本报记者 经凯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02日 04版)

      【记者连线】

      自去年10月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肆虐的战火已造成加沙地带3万多人丧生。尽早实现全面停火以缓和人道主义危机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巴以和谈不仅关乎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甚至会对国际秩序的重塑与转型产生影响。自冲突爆发以来,卡塔尔、埃及、土耳其等域内国家以及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主要国际组织都在为尽快促成停火而穿梭奔走于巴以之间。迄今为止,交战双方已进行多轮间接谈判,但终因立场差距过大而无果。

      对待和谈,以色列方面态度一度极为强硬,一方面坚决反对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建国的“两国方案”;另一方面顽固坚持以“哈马斯必须彻底非武装化并释放全部被扣押人质”作为全面停火的先决条件。与此同时,以军在战场上对哈马斯余部“赶尽杀绝”,就连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的7名亲属都已经在以军炮火中罹难。哈马斯方面也针锋相对地回应:“除非特拉维夫先行结束在加沙的一切军事行动,否则不会与以方就交换人质进行谈判。”随着地区军事冲突持续升级,和谈成果达成似乎遥遥无期。

      就在国际社会为和期无望而一筹莫展之时,哈马斯和以色列却于近期先后释放出耐人寻味的“和解诚意”。4月24日,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能按照1967年以前的边界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哈马斯愿意与以色列达成5年或更长时间的停火协议。届时,哈马斯将作为政党加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联合政府,其属下的卡桑旅等武装部队可在未来并入巴勒斯坦国家军队。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言论意味着哈马斯已同意有条件“解除武装”,间接承认以色列的国家生存权,为争取和平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政治让步。以色列方面也很敏锐地捕捉到哈马斯表态的重大转变,随即对外界放话,声称“在进攻拉法前,给巴以双方达成和平协议最后一次机会”。一时间,深陷僵局的巴以局势似有“柳暗花明”的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埃及等周边邻国随即启动了新一轮促和斡旋。4月26日,以方官员与到访的埃及代表团紧急会晤。以色列媒体透露,本轮会谈取得显著进展,双方在分阶段停火等多个关键问题上已达成初步共识。据报道,以方在谈判中表现出“罕见诚意”,不仅主动提出在停火第一阶段将对哈马斯释放人质数量的要求减少到33人(作为回应,以方准备释放百余名巴方在押人员),还愿意在以军撤出安全走廊、允许巴勒斯坦人返回加沙北部等更多方面作出“重大妥协”。按照以方制定的停火方案,“换人”之后将进入停火第二阶段,其中包括一段为期40天的“持续平静期”,双方将在此期间商讨剩余在押人员的移交方式及长期休战事宜。如果巴以双方能在随后谈判中保持相向而行,进一步夯实并巩固已经取得的前期成果,已持续半年之久的此轮加沙战事或将迎来万众期盼的落幕时刻。

      据悉,新一轮停火谈判地点设在埃及开罗。目前,哈马斯代表团已携带埃方转交的最新停火方案返回多哈并承诺尽快作出正式书面回应,以色列代表团也已做好随时前往开罗签约的准备,能否成行则取决于哈马斯方面的最终表态。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哈以谈判之所以“峰回路转”,是双方领导层基于内外政治压力做出的务实之举。对以方而言,加沙战事延宕日久,以军虽掌握战场主动权,但哈马斯武装在外部声援下表现出极强“战斗韧性”。随着战事进入相持阶段,以国力消耗远超战前预期,国内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民众厌战情绪空前高涨,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等地大规模反战示威此起彼伏。被贴上“好战”标签、面临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正面临越发沉重的经济与道义压力,确保自身执政利益延续已成其首要目标,因此和解意愿较此前明显上升。反观哈马斯方面,虽然本土作战士气高昂,但兵力与装备差距过于悬殊,在外部军火援助几乎已被彻底切断的背景下,残存武装能否抵挡住以军新一轮全面攻势仍是未知数。一旦被以军“扫地出门”,哈马斯对巴勒斯坦政治进程的话语权将随之大打折扣。对哈马斯来说,与其陷入尴尬处境,不如调整姿态赢取主动。正是各自所面临“隐忧”的日趋显性化,促使双方表现出软化姿态。

      对于本轮和谈前景,国际社会普遍“喜忧参半”。喜的是双方能够放下成见,以和平大局为重,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忧的是巴以积怨过于深重,矛盾在短期内得到显著化解的希望渺茫,且各自面临内部激进势力的强大掣肘,最终能否达成妥协尚不得而知。

      尽管困难重重,爱好和平的国际力量从未轻言放弃,始终在为实现中东和平积极献策。近期中国政府力邀哈马斯和法塔赫在北京磋商,在展现大国担当与作为的同时,也为推进巴内部和解开创崭新对话机制,并对巴以和谈进程起到激励作用,赢得了包括巴以在内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客观来看,谈判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巴以双方手中。在这个考验各自政治智慧与决断意志的关键时刻,全球民众普遍期待哈马斯与以色列领导人能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彼此间的分歧和矛盾,通过对话和谈判方式找到解决争端的和平之路,让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回归安宁与幸福。

      (本报安卡拉5月1日电 本报驻安卡拉记者 经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