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记录】
今年2月,2023年出生的大熊猫幼崽集体亮相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这次亮相活动是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两大组成机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主题活动。2023年,两家机构一共成功繁育大熊猫34只。
2023年11月,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在四川成都揭牌成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作为建设主体强强联合,合作打造世界级大熊猫保护科研平台,为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提供强力支撑。
这是大熊猫保护工作的又一次进步。
大熊猫凭借憨态可掬的形象,在全球圈粉无数,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熊猫野生种群面临着重大危机。四川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也是保护大熊猫、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的重要区域。
1978年,全球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测站在四川卧龙建立,大熊猫人工圈养繁育研究工作也同时开展。2012年,四川启动大熊猫野化放归和野外引种,以改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来促进大熊猫种群复壮。同年10月,在雅安市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密林深处,我国首只经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被放归野外栖息地。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将邛崃山—大相岭片区、岷山片区、秦岭片区、白水江片区一同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
经过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2021年7月,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同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这是我国首批以单一物种为核心、并在其主要栖息地整合设立的国家公园,总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栖息着全国总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
随着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的降低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已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经典成功案例。
(何海洋 撰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