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31日 星期日

    【科技前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建设

    作者:本报记者 李春剑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31日 04版)

      【科技前沿】 

      本报东莞3月30日电(记者李春剑)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会30日在广东东莞举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表示,二期工程建成后,装置研究能力、实验精度、实验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能够为探索科学前沿,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科技利器。

      中国散裂中子源被誉为探索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自2018年完成国家验收、投入运行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6000人,用户实验课题已完成1500余项(含港澳台地区及国外100余项),涵盖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个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发领域,在航空航天关键部件应力检测、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结构、稀土磁性、新型高温超导、功能薄膜、高强合金、芯片单粒子效应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据介绍,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主要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建成后中子谱仪数量将增加到20台,并新增国内首台缪子实验终端和高能质子实验终端;同时,加速器打靶束流功率将从一期的100千瓦设计指标提高到500千瓦。二期工程建设周期预计5年9个月。建成后,装置在同等时间内能产生更多中子,不仅能有效缩短实验时间,还能满足科学研究对更高实验分辨率、更小样品、更快动态过程的需求。

      “中国散裂中子源每年供束时间最长超过5200个小时,装置运行效率最高超过97%,均达到世界同类装置最好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平台。”王生说,二期工程已在关键技术预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国内首台高功率高梯度磁合金加载腔已正式投入运行,P波段大功率速调管顺利通过验收;中子探测器、中子导管、中子极化器的研制也取得突破,为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的成功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能力,并与其他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