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在打卡互动中学习节水常识、走进自来水厂上一堂生动的节水课、参与志愿活动与河长一起巡河护水……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普及水资源知识,传递科学用水理念,让爱水、惜水、护水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与行动。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涓涓清流滋润大地,从古至今,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中华民族走过漫长的文明历程,一直与水相伴相生,我们的先人在认识水、治理水、保护水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和智慧,留下了亲水爱水、敬天惜物的悠久传统。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把水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福祉,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水安全和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引领下,我国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取得积极进展。2014年以来的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0提高到0.576。节水优先方针的贯彻落实,推动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深层次变革,用水效率和效益得到持续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真正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富余。特别是从基本水情来看,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或将随着发展和保护用水需求刚性增长而长期存在。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这样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意识到节水护水工作的重要性。面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从根本上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开源”的同时抓好“节流”,才有可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管好用好水资源,离不开制度的有力支撑。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促进生产力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配,必须完善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合理制定用水定额,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日前公布的《节约用水条例》作为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在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计量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控,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才能为人口、产业、城市换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管好用好水资源,更需要激发全社会的节水动力。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一方面建立健全节水机制,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培育节水市场,发展节水产业,挖掘全过程节水潜力。另一方面创新节水科普宣传手段,强化国情水情教育,增强全社会水安全意识,使节水成为自觉行动、社会风尚。节约用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人人受益的小事。从身边做起,守护生命之源,点滴之水终将汇成澎湃江河。
(作者:汤涵,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