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

    厦门实验中学:“四个平台”赋能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邵水平 连丽香 张瑜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2日 12版)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厦门实验中学坚持“惟精惟新”的办学理念,创新推出“四个平台”,强化“心育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创新“三课讲台” 积极育人育心

      利用“三维五步教学法”,抓好“心理常规课讲台”。 学校结合办学特色,积极研究“三维五步教学法”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利用学校“2+4”方案探索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加教师技能类比赛活动,优化心理课堂。近3年,学校教师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并组织了18次市级讲座和公开课。

      心育美育体育融合,创新“心理校本课讲台”。学校心理组与美术学科合作开设“衍艺心声”“毛线编织里的心理学”,与体育组合作开展“运动心理学”,与音乐组开设“优势资源取向下的舞动心理团体训练”等形式多样的校本课,为学生搭建了探索自我、表达自我、整合自我的平台。

      以“课题研究”为教育底色,搭建“课题研究干预小讲台”。学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学校心理教师担任核心成员的市级课题3个、区级课题3个,公开发表了近20篇专业论文,在“中学生人际危机干预”和“中学生家长共情能力研究”课题干预研究中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家长共情能力提升工作坊”等系列可推广项目。近3年,心理老师带领学生研究团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10余次省市一、二等奖。

    搭建“文化舞台” “舞出”文化自信

      创造传统文化校园大舞台,让学生在京剧、书法、非遗文化中“舞出”文化自信。厦门实验中学每年面向学生开设京剧、闽南语、书法、非遗等通识教育的校本课程,精心打造了书法长廊、京剧文化长廊等平台,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校园环境,积极创建中国传统文化大舞台,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业中静心感受文化,积极探索内在价值,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成立传统文化育心研究舞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学校成立“京剧氛围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研究”课题组,以“具身认知”为理论基础,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京剧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多方面积极影响,为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搭建“京剧艺苑”“音乐广场”小舞台,释放学生心理压力。学校定期开展“京剧艺苑”“音乐广场”等活动,营造心育与美育结合的校园氛围,坚持全员参与的理念,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释放心理压力,提升心理韧性。

    打造“幸福展台”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中,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一个美好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打造“墙面”展台,发挥校园墙面文化积极作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建设注重人文关怀,通过书法长廊和京剧文化长廊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学校一楼走廊布置“心理微笑墙”“积极心理品质树”等景观,用积极心理学浸润学生心灵;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心理书签一角》等栏目,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塑造“心理文创”展台,将心理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校塑造“心理文创”展台,每年11月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把学生作品做成心理帆布包与明信片、心理书签等文创产品,提高心理教育水平。学校运用校园文创产品向学生传达积极心理学,既拓展了校园文化的传播方式,更探索了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和加强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的全新路径。

    建设数字“平台” 探索“实验”模式

      数字化时代,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和家长,是目前学校重点思考和探索的方向。2020年以来,学校每周定期在微信公众号上向家长和学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原创文章,实现对家长的“每周一建议”。对学生的“每周一辅导”,探索实验中学的“实验”模式。学校推送发表的文章紧紧围绕心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家长咨询中关心的话题,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心理教育效果。学校对“一周一建议”“一周一辅导”进行梳理归类,并将以书籍的形式进行推广运用。

      学校将充分利用“空中课堂”等数字化模式,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传递给家长,持续缓解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家长的教育困惑,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作者:邵水平 连丽香 张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