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巧用资源,打造一体化“行走大课堂”

    讲述人:天津市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校长 焦茹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8日 15版)

      【教师感言】 

      记得在一节专题法治课后,我带领六年级学生来到法治教育基地,偶遇了正在参观的八年级学生。两个年级老师都按场馆提供的相同思政元素与情境体验展开实践教学,这一情景引发了我的思考:相同主题、不同学段,在趋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下,产生的是简单重复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很好地依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差异展开精准化教学设计。

      为了让实践教学在学段上互联互通,学习任务梯度合理、各具特色,我尝试携手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建立联合备课组,分阶设计、有效衔接。多年来,通过各学段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活动规划一体化、备课指导一体化、师资培训一体化、评价标准一体化的特色模式,我们形成了以教学设计与实施开放、教学策略与评价融通、大中小纵向一体、校家社横向协同为特点的“学—思—悟—行—知”实践教学法。

      我们学校东临天津艺术博物馆,西边紧靠中心文化广场。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探索中,我们依托丰富的区域资源优势,将百余个教育场馆基地变成了思政一体化教学课堂,将丰富的文物展品变成了各学段“课本”,不断丰富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容与形式,构建学段衔接、螺旋递进的移动大讲台。在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口袋公园”中,我们建立了金葵种植园,天津农学院的大学生指导小学生在种植园里亲手栽种“巨型稻”,身临其境地感受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中学生为同学们讲述“科技兴农,农业强国”的历史性成就。方圆1公里内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天津邮政博物馆、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学校的思政一体化教学课堂。我们针对同一份展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不同活动主题,让行走的一体化思政课既“有知”又“有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