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5日电(记者王海磬)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15日在北京举行。活动围绕消费维权年主题“激发消费活力”展开,现场举行了“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上线启动仪式,标志着全国消协组织有了统一的受理投诉渠道。
主题活动现场,中消协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消费维权鉴定支撑、专家支持、普法宣传方面加强合作,着力打通消费维权鉴定难的堵点,为各级消协组织调解消费者投诉、开展消费监督工作提供支撑。
据了解,2023年3月15日,中消协联合全国各地消协组织共同发起“提振消费信心 我们在行动”大型公益活动,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落实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主题活动现场,中消协向社会展示公益活动成果,截至2024年1月底,公益活动共推出448项举措,惠及消费者超过18.23亿人次,带动消费约1611.72亿元,为进一步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贡献了力量。
近年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中暴露出的消费维权新问题备受关注。主题活动现场,中消协发布2023年“全国消费维权十大典型司法案例”,涵盖当前消费维权热点问题,如汽车消费中的不公平格式条款问题、直播带货消费欺诈问题、消费者行使监督权进行评论的边界、变相强制消费者扫码点餐的侵权责任、社区团购经营者承担销售者责任的认定、医疗美容服务构成欺诈的界定、未成年人网游充值维权证明责任的承担、快递服务中保价格式条款效力认定、旅游合同附加消费前提条款的责任负担规则、保险公司对投保人健康询问不明确而承担不利后果等。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典型司法案例的评选和发布,有助于促进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震慑不法经营者,促进经营者合规经营,引导消费者理性维权,构建消费者友好型消费环境。
中消协梳理出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涉及电商主播言行不当引发投诉、民宿经营者被曝“涨价退单”“虚假地址”、餐饮商家不明确收费标准及服务内容、“研学游”“低价游”欺骗诱导暗藏陷阱、车企售后服务停摆引发车主担忧、共享按摩椅及共享充电宝消费体验不佳、第三方测评“跑偏”干扰消费者、“生鲜灯”改变商品外观误导消费者、知名品牌触碰食品安全底线、精装房偷工减料引发业主维权等消费维权突出问题。
如何应对消费“陷阱”,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是激发消费活力的一大关键因素,中消协希望进一步发挥消费维权舆论监督作用,提升监督效能,促进社会各方加强协同共治,合力打通消费维权痛点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