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以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作者:杨典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1日 09版)

      【会场连线·专家解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产品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支撑。提升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协作供给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并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文化体验。

      加大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以及每一个公民等的共同参与。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建设。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活力。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让每一个公民积极成为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为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贡献力量。

      优化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结构,关键在于确保公平。实现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平等享受丰富文化产品的重要条件。要打破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强化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同时,激发农民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文化需求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不同群体对文化产品种类、形式、内容和价值的不同认知和需求上,文化供给需要更加精准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元需求。要加强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各类群体的文化偏好、生活习惯、接受能力和需求特点。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丰富和创新文化产品的种类与形式,确保能够覆盖广泛的社会群体。

      创新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文化体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日益广泛和密切,文化数字化正在深刻改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和产业生态。要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等新型文化业态,创新文化产业的运作方式和文化产品的供给模式,激发文化消费的市场潜能和发展活力,促进文化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作者:杨典,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