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09日 星期六

    快步迈向低碳美好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刘梦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09日 11版)

        自动配送车行进在北京市顺义区的一处道路上。 新华社发

        游客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云上天池景区骑行。 新华社发

        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 新华社发

        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装置。 新华社发

      【会场连线·代表委员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自我国确立“双碳”目标以来,追求绿色发展、实现低碳生活的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一抹鲜明的“绿”,融入日常生产生活,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如何把握绿色低碳的发展脉搏,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刊特采访代表委员进行分析。

    与绿水青山共赴低碳之约

      走进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文旅园,一道亮丽的“绿色生产线”出现在眼前——在茶禅小镇文化客厅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引人注目。

      “屋顶光伏发电,让整幢建筑的用电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余电还能并入电网,随时保障周边场馆的应急照明。”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代表介绍。这些年来,村民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供电部门的帮助下,白塔村在景区餐饮、民宿等领域逐步覆盖以电代柴、以电代油,全面推广“以电制茶”。现在,全村村民都用上了全电厨房,50多户商户也相继完成了煤改电、气改电,大幅减少了生产生活碳排放。

      “现在,坚持生态优先、向绿而行,已成为乡里乡亲的共识!”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雷燕琴代表如是说。

      作为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乡,樟坪畲族乡青山环绕,溪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3%。为了守护好这祖辈留下的绿水青山,雷燕琴代表和村民们一直在探索乡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我们利用乡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蜂蜜、竹笋等绿色产业,还开发畲乡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旅游。”雷燕琴代表说,“去年,我结合实地调研,提出了关于在偏远山区增设新能源充电桩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如今,乡里很多地方都建好了充电桩,村民们买电车的更多了。”

    让环保行动浸润都市生活

      不仅乡村在积极拥抱绿色生活,城市中的环保行动也日益增多。公交车上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许多人选择自行车作为短途出行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亲近了自然。

      “提升能源的转换与利用效率,是降低环境负担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代表说,“比如,推广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从业16年,贵州省贵阳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云岩分公司第三党支部副书记廖莎代表见证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变化——路面状况越来越好,公交车线网覆盖越来越广,居民乘坐公交出行越来越便捷。

      “我们的公交车也在换代升级,从一开始的汽油车到后来的天然气车,再到纯电动车,低碳成为趋势。”廖莎代表说。

      在贵阳,“品质公交”的出现,让公交服务越来越贴心。“我们每个月都会进行走访调研,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进行实时分析。据此开通的‘品质公交’线路,大大满足了人们通勤和生活需求。受道路条件限制,一些大型公交不能到达‘家门口’。对此,我们探索出了‘微循环线路’,打通了群众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说起这些,廖莎代表语气中满是欣慰。

    是生活哲学,更是社会责任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领域逐步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领域之一。

      “要实现‘双碳’目标,居民生活等消费端的碳减排不容忽视。”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段青英委员提出,构建“碳普惠”生态,是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创新机制。这一机制旨在通过普及碳减排知识、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来。

      “公众能否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理念决定了碳普惠的参与度,并且会影响碳减排成效。要利用好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等重要活动推广先进案例,营造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良好氛围。”段青英委员说。

      在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委员看来,绿色低碳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绿色科技创新和推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府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应加大绿色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突破。”潘碧灵委员说,“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学校优势学科交叉,开展有组织的绿色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术。”

      (本报记者 刘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