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东方来】
日前,德国汉堡港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以约220万标准箱的运输量再次成为港口最大的贸易伙伴。作为欧洲第三大通用港口,也是全球最大的海铁联运港之一,汉堡港正是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得以在欧洲航运业面临艰难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影响时,仍保持货物吞吐量稳定,为德国的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汉堡地处易北河及其支流阿尔斯特河与比勒河的汇合处,是一座长河与大海相结合的美丽城市。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汉堡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汉堡港通过15条航线与中国主要港口相连,在其处理的集装箱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或将运往中国。汉堡港还是中欧班列的重要站点。近年来,货运班列开行数量稳步上升,汉堡港的海陆联运优势被不断激发,使港口在中欧和东欧的物流运输中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成为中国对欧洲货物进出口的重要节点。
从汉堡港的活力,可以窥见中德经贸合作的积极态势。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连续第八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也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逾4%。仅在2021年至2023年这三年中,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额就相当于此前六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德国商会的报告也显示,德国企业对华合作信心依然坚定,90%以上在华德企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在美欧贸易保护主义与所谓对华“去风险”论调抬头的当下,德国企业深知中国市场为其带来的机遇,普遍看好在华长期发展的前景并为此发出坚定的声音。早在2022年,德国巴斯夫集团首席执行官薄睦乐、西门子公司总裁博乐仁等8位知名德企高管就联合撰写题为《退出中国将令我们失去机会》的文章,称继续利用中国的活力来促进欧洲发展、增强欧洲实力符合德国根本利益。2023年初,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也发布报告明确指出,中国长期以来是全球重要的创新基地,通过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德国确保了自身的全球竞争力。两国间的贸易投资还确保了德国的就业岗位和价值创造。
深耕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是众多德国企业的共同心声。近日,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走访德国企业时,保时捷集团高管重申,中国市场占其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奔驰集团负责人以其56号工厂生产的高端车型半数销往中国为例,强调未来将坚定开拓中国市场,继续同中方合作伙伴深化产业和研发合作,加速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发展。
如果说汉堡港的发展是中德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那么中德合作也可谓中欧合作的缩影。202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5.5万亿元,以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等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许多欧洲企业在华增资扩股,并积极通过参加中方举办的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吸引中国消费者。
对于中欧贸易呈现出的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彦红认为,当前欧盟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在欧洲自身产能相对有限的背景下,从中国进口“新三样”产品能够有效助力其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有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互利共赢之举。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欧洲内部出现了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的情况,但欧盟的绿色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欧盟内部尽管存在矛盾心态,但中国的“新三样”产品仍然能够继续成为中欧贸易新的增长极。
未来中欧经贸往来前景如何?孙彦红指出,当前受高物价、高利率以及外部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欧洲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欧盟和欧元区2023年GDP仅增长了0.5%,2024年的预期增长率也均不足1%。而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GDP增长5.2%,2024年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3年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中国从欧洲的进口出现增长,中国仍然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消费能力升级将对欧洲的技术、产品、服务形成更大的市场需求,为欧洲企业带来更多机遇。此外,中国仍然是欧洲跨国企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中欧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将为欧洲的经济复苏提供重要的外部支撑。
与此同时,中国加快“外资24条”的落地见效、给予欧洲多国免签待遇、为外籍在华人士提供支付便利,不断便利中欧双方的人员和经贸往来,相信未来中欧经贸合作的空间仍将进一步拓展。
天容海色本澄清。中欧经济相互联结、彼此需要的程度从未如此紧密。汉堡港营销协会亚洲市场开拓主管顾英格表示:“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为经济全球化作出贡献,是包括德国在内许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汉堡港很高兴能参与其中,并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与之同行。”
(本报记者 杨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