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25日 星期日

    作家的饮食美学

    ——《粤菜记》的文化底蕴

    作者:戴荣里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25日 12版)

        《粤菜记》 盛慧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粤菜插画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盛慧曾是《佛山文艺》的一名编辑,他由编辑到作家,由小说到散文,书出了一本又一本。每当收到盛慧的书,我心头都会涌上一股惊喜。转为专业作家后的盛慧,更习惯在文字里穿梭,已经不限于文学想象,纪实、历史等综合的书写,让他的文笔纵横驰骋,游刃有余。收到他的新书《粤菜记》,读来让我对这位作家佩服有加。

      《粤菜记》不是一本简单记录粤菜做法的书,而是饱含着作家盛慧审美特质、个人经历和饮食体验的书。这本书体现了作家绵长细密的写作风格、热爱生活的执着态度、看透世事的洞察眼光。在作者汪洋恣肆的文字里,你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盘盘粤菜的美味,还有深藏其后的故事和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岭南的人文风情。

      这是一本紧扣粤菜的书。打开该书,几张粤菜的插图,或许马上就能勾起读者的食欲。叉烧、大盆菜、黑金流沙包、黄鳝煲仔饭、烧鹅、梅菜扣肉、顺德鱼生、甜虾茶水蛋——这些菜品,马上勾起我美好的回忆。吃在岭南,美好的食物总给人无限的联想。“幸福只给予懂得幸福的人”,在盛慧的世界里,饮食的余味长,在恰似雨后入空林的饮食体验里,生于江南的盛慧,在岭南感受到的不只是“暖心最是家常味”,更在岭南的“美食深处”找到了“故乡”。童年的味蕾,总是难以忘怀,在盛慧的童年记忆里,外公外婆的美食诱惑、吃卤菜的美好感觉,在粤菜里得到重新回味和延伸。粤菜,一头连接着岭南的美味,一头牵挂着故乡的亲情。盛慧的书写,生怕丢下任何一道粤菜,举凡庭宴美食、民间妙品,盛慧都会一一道来。这是一位美食家的自述,也是一位饕餮者的忘形。在盛慧的眼中,粤菜是美的化身,其色、其香、其味、其气,藏着那么多动人的故事,涵盖了那么多令人惊奇的地域风情,盛慧之眼,是作家悲天悯人的一缕馨香,是一盘美食中的花草点缀,是读书人喜欢的一簾风雨的空明。粤菜在盛慧的书写里获得了新生。

      这也是一本着意于文化书写的书。常人写菜,寥寥数语,简明扼要就把一个菜品介绍完了。汪曾祺先生写饮食的小品,多有禅意。书写中随意散淡,文字多有几分空明。盛慧反其意而用之,对每一种菜品的介绍,不只介绍菜品的做法,也把这个菜的历史讲述出来。浓墨重彩之中,书写出适合现代读者审美习惯的饮食故事。从食材的来历和采集到做菜的历史和变迁,从一菜妙品的经验延伸到菜品的味道,写鸡不限于鸡,状鱼不限于鱼。作者旁征博引,引古书,谈名人,讲故事,说风情。围绕着一个菜品,把故事讲足,让历史说话,读来饶有趣味。如其《花果如馔 秀色可餐》一文,写岭南人善用花果入馔。菊花能与各菜合作,夜香也能与诸菜并品。荔枝入菜堪称一绝,凤眼能让凡菜成为上品,陈皮则催开天下菜品之味。如此书写,让读者在感同身受中体验粤菜的深邃。《做鱼最服顺德人》把顺德人做鱼的功夫描述得淋漓尽致。笔者只知顺德做鱼的鲜美,现在读到盛慧从“后厨”偷来的技艺,真是大开眼界。

      这是渗透着作者个人生活体验的书。作者是个有心人,自小是个贪嘴的食客,从江苏到贵州再到广东,在吃遍广东美食的体验里,作者的书写融入了浓厚的个人体验。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中,作者不仅着眼于菜品本身的诱惑力,还讲述了菜品给人的精神上的享受。盛慧在文中多次强调与亲人共餐,两个女儿参与品尝粤菜的表情,真实而又有说服力。

      这是一本诱惑读者品尝粤菜之美的书。盛慧的书写,带着生活的声响,也带着作家的语言。作者将散文化的语言以及小说贴着人物去描写的功力,运用到该书的创作之中,在体味粤菜美食的同时,展现出粤菜地域性的特征。如吃鱼生时的瘦鱼环节,吃荔枝菌的固定时间段,各种鸡的做法,煲仔饭的火候和粤菜做汤的神韵,每一个菜品,都融入了作者细致的观察、精心的调查,在一一铺排之中,让读者感受到粤菜原来如此大有来头,具有有别于其他菜系的物质性存在。盛慧牵引着读者的味蕾,一步步让读者陷入粤菜的魅力中。

      这是一本富有厚度、温度和人情味的书。品菜,菜是客体,人是主体。正像一本书的欣赏者,食客构成了对一个菜品的解读。盛慧在这本书里,牢牢把握食客的心理体验,让一盘菜不仅成为食客们满足口腹之欲的佳品,也成为精神世界里的至美享受。厚度在于对菜品历史感的铺排,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引用民间传说。作者不只写那些能登大雅之堂的名菜佳肴,也写藏于凡俗之家的民间美食,让小小菜品,融入人间温情。作者在《小吃一味似故人》里,谈到普宁豆干,讲到外嫲去世前回娘家的细节,写到了人间亲情,写到了外嫲去世后“味道里终究缺了一点什么”,盛慧的书写笔笔含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岭南,感受着粤菜的一切,也感受着粤菜里的亲情。

      这本书的书写娓娓道来,作家的爱人是潮汕人,在《茶配之味》里,作者写了岳父大人爱茶的细节。把潮汕人喝茶的生活美学阐述得富有格调。水、火、器、烹、饮,每个环节都写到。有茶喝,有饼食,有凉果等茶配,让人在饮茶中感受到潮汕的食物之美。作者笔锋一转,说起腐乳饼、束砂、兰花根、绿豆饼、南糖、书册糕,如数家珍。

      读盛慧的《粤菜记》,像有一位热心人领着你走街串巷,不知不觉中,岭南已被你游览了大半,岭南的菜品让你满口生津。《粤菜记》无疑是盛慧对岭南人文的一次铭刻。

      (作者:戴荣里,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