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内河水运大国。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年水运货量约86亿吨,其中长江干线货运量超过30亿吨,连续十余年位居内河航运世界第一。
内河航运蓬勃发展,但超过90%的内河船舶仍使用柴油动力,排放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等气体对流域生物及沿线环境造成了破坏。学界一直在探索长江大保护前提下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发展路径,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
航运需求与全球经济增长周期紧密相关,船舶行业呈现强周期性。当前,我国船舶制造行业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加大,船舶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正稳步推进。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船舶制造行业逐渐形成低碳及无碳化的发展趋势,助力船舶产业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目前,我国造船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修建造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三大造船指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宜昌地处长江咽喉枢纽,是长江中上游最重要的船舶建造集聚区,发展新能源船舶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聚焦“电化长江”,宜昌把握机遇,抢占绿色船舶新赛道,新能源船舶制造占比超30%。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宜昌推动建设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新能源船舶电控系统产业集群生产基地,稳步推动内河新能源船舶发展。宜昌的新能源船舶转型发展,对长江大保护及黄金水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了典型应用方案。
目前,随着高等级航道“四纵四横”建设的推进,以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特征的内河新能源船舶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构筑以内河航运为骨干,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的高效立体交通网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体系支撑,还需开展如下工作:
一是系统研究内河新能源船舶关键技术,攻克浅水阻力、复杂环境操纵性、结构轻量化、高效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以新船型、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等“四新”理念,推动内河新能源船舶朝着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四化”方向发展。
二是聚焦典型应用场景,依托长江、西江、淮河、黑龙江等丰富资源禀赋,深耕新能源船舶技术和动力系统研发,争当世界新能源船舶的标准制定者、技术创造者和示范引领者,打造内河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
三是持续推动内河新能源船舶政、产、学、金、研、用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产业,培养高水平人才,让传统的内河航运业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作者:裴志勇,系武汉理工大学船舶邮轮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