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3日 星期二

    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四方协同 能力引领” 做强做优专业建设

    作者:王正强 刘会衡 罗倩倩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3日 10版)

      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之势”、电子信息科技领域的“行业之势”、数字经济日益蓬勃的“发展之势”,勇担教育强国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构建人才实践能力提升体系,实时更新和建设立体化课程体系,凸显电子信息学科交叉特色,构建“四方协同、能力引领”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让OBE(成果导向)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生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多方联动

    创建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制

      学院协同襄阳市地方产业园区(产)、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校)、校企联盟(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地),通过整合产、校、企、地四方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于一体的交叉融合、校企相长的共同体,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科教协同 学院围绕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科研创新少平台、实践教学缺项目的问题,推动产、校、企、地四方联动。地方政府指导,政企专家参与,校校共建科研平台,校企地协同开发项目,让专家走进课堂、企业高级工程师走进教室,学生走进科研项目、走进企业研发中心,将科技前沿理论转化为教学内容、科研平台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递进式转化的科教协同机制。

      产教融合 学院围绕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自主创业欠途径、工作就业缺能力的问题,校企深度协同实施“九共同”行动方案,推行“嘉环模式”。成立校企合作联盟,联合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建设专业课程。利用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捐赠的资金,设立企业奖学金、合作建设“智慧教室”,实现课程资源数字化;开设“嘉环精品班”,设立“嘉环奖学金”,实施精品人才培养;共建弹性订单人才培养,实现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条件资源的质和量。

    产出导向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学院贯彻工程教育理念,以产出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嵌入式系统”方向为例,学院按照电子信息行业产业对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更新模块和课程设置。以“双师型”教师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构建“三进四引六真实”的实践能力提升体系。通过实施“三进”,教师从实验室走进企业,解决企业问题,完善课程资源,丰富课题教学内容,提升工程实践技能;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传授工程技术,丰富高校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项目,了解企业文化,掌握工程技术与研发理念。将企业管理理念、企业项目、课程、师资引入校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驱动下,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能力引领

    与时俱进构建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学院以能力为引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引入科技前沿理论,注重学科交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协同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度对接行业需求,校企协同重构课程内容与知识模块,精细设计课程整合方案,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强化专业基础课程(系统设计基础物理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技术课程群),深化专业方向课程改革(优化汽车电子技术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通信技术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的交叉与融合),补充企业课程(开设创新创业方法、无线网络优化与规划、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构建“四纵四横三结合”的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结合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实现了学习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持续改进

    健全人才培养质量闭环监控机制

      学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企业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协同构建人才培养的评价和监控机制,采取教师自查、同行互查、督导督查、学院检查、学校抽查实现全覆盖教学检查;采取家校一封信、师生一量表、教学一卡通、校企一机构实现教学效果实时监控;采取教师考评、学生自评和企业回评实现学习效果多方位考评;采取主副双班主任制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学生学业管理和学业帮扶;通过麦可思第三方机构进行教学质量反馈,形成“查监评管馈”的闭环监控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推动“勤学、协作、格物、致远”的质量文化落地生根。

    聚智聚力

    人才培养出成果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近年来,学院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共计29人次,获得行业资格证书22项,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7部。学生毕业5年后,进入一流企业的比例、岗位晋升速度、晋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学生创新精神、工程能力普遍增强 近5年来,学生在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培养了一批高级ICT人才,先后有160余名学生获得华为、中兴通讯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获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

      社会评价效果好 随着“四方协同、能力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实践,学院社会声誉显著提升,电子信息类专业排名多次入选三星级专业排行榜,进入全国前30%行列。(王正强 刘会衡 罗倩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