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暖心故事㉔】
站在村支书家门前,蔡发友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心里忍不住打鼓:“几十年老相识啦,我要是坚决反对撤并村小,会不会影响他开展工作喽?”
就在这时,吱呀一声,门开了。村支书王明华出来倒垃圾,不由得一惊:“老蔡,你站门口搞咋哩?”
“没事,没事……晒晒太阳,随便走走。”蔡发友摆摆手,扭头就想走。
“我知道了,莫不是为了小学的事?”王明华一把拽住他,“几天前为这事通知你参加村民大会,会上大伙都表了态,可从头到尾都没见你露脸。”
“那天上山砍竹子去了……”蔡发友小声嘟囔。
原来,蔡发友的孙子就读于江西芦溪县张佳坊乡杂溪村杂溪小学。学校规模不大,但是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电脑室、绿色跑道等设施“五脏俱全”,是一座藏在罗霄山脉深处的“麻雀学校”。
随着学生越来越少,村小是否继续保留成了一个问题。
不久前,蔡发友接到老师的电话,问要不要考虑送孩子去乡镇学校念书,政府安排校车免费接送。蔡发友很犹豫:“乡里条件是不错,可总有些不放心……”
老蔡的担忧,其他村民也有——杂溪村由3个村合并而来,面积大,村民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山头,孩子若走到村口集合乘车,怕是要“磨平了脚底板”;更何况冬季大雪,山高路陡,校车易打滑,安全也是问题。
芦溪县、乡有关部门在入村调研时进行了详细了解。于是,就在前几天的村民大会上,明确表示: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搞“一刀切”,要根据群众意愿办好必须保留的教学点。
蔡发友不晓得最终结果,此刻正发愁咧!见他眉头拧成了疙瘩,王明华决定不卖关子了:“老蔡,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县里决定保留杂溪小学!”
“啊?太好了!太好了!”蔡发友乐得直搓手,却又忍不住补了一句,“话说回来,乡里学校水平高,我吃过教育浅的亏,当然也盼着伢仔能上更好的小学……”
“你尽可把心放到肚里喽!”王明华拍拍蔡发友的肩,透露了新的好消息,“县里要增派一位定向师范生,专门教伢仔们上兴趣课,还要翻新基础设施呢!”
(本报记者 王洋 李玉兰 胡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