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立足学科特色与优势,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发展态势,主动围绕国家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构建“智能感知+时空信息+生态环境”产教融合新模式,汇聚行业龙头企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学协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双链融合的产教一体化合作教学和育人机制,助推学校人才培养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打造复合型实践基地 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作为长三角测绘地理信息产教融合联盟、苏港澳高校遥感与环境专业联盟、空天地一体化遥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要组建单位,环境与测绘学院以潘安湖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辐射点,协同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形成了由环境时空信息感知、智能认知情景表达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组成的感知生态环境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构建了高校与企业双主体“共建、共管、共享”发展联动机制,围绕工程实践能力与开发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秉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专业行业、创新创业”四结合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实践能力培训项目和教学设备,实现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人才培育和科技创新等多方位、全视角的有机衔接。
创新教学模式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学院依托能源资源底色,强化通用测绘本色,突出地下工程测绘领域特色,绘就“空—天—地—井”智能测绘亮色,充分利用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斗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天空地井协同感知空间信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软硬件设施以及矿山测量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孪生资源,深度融合测绘地理信息龙头企业优势,通过引企入校、促校进企、校企共建,打造“教—学—练—做”一体化的自主建构式教学体系,建成“仿真—实训—实战”三位一体综合实训示范基地。现已建成的潘安湖产教融合复合型专业群实践基地具备实景三维、野外监测站大数据共享一体化的感知生态环境融合创新平台,涵盖了北斗导航、无人机、三维激光、环境遥感等智能测绘传感新兴产业技术应用,年均参与实习人员达600人次,满足测绘、地理信息、遥感、环境类人才培养全链条实践教学。
积淀与创新同步 实现融合共赢
随着产教融合持续推进,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行业示范引领等方面取得喜人成效,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近3年来,百余人次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测绘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测绘学科大学生科技论文大赛、全国高校GIS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金奖、特等奖等殊荣,获批国家、省级创新创业科研训练计划30多项,多名学生获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及学术带头人5人;荣获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及创新争先奖称号。通过“力行计划”企业挂职锻炼,3名教师担任科技副总,6名教师牵头获批江苏省“双创”团队或“双创”博士,5位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专家获批江苏省产业教授,双师队伍建设与工程能力提升成效显著。同时,依托测绘工程专业(智慧矿山方向)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举办产教融合教学沙龙,协同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库等,实现优质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未来,学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而不断努力。
(王守刚 郑南山 陈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