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专业适配 校企融合

    深圳瞄准前沿育良才

    作者: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01版)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53】 

      “我在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帮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在东莞一家制造业企业,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陈泽鸿。虽然从业不久,但他处理业务已十分娴熟。

      陈泽鸿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在2022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智能硬件应用开发大赛上,陈泽鸿和队友获得一等奖。他感叹:“是深圳,是母校,为我们这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好舞台!”

      就业,是每个准毕业生的心头大事。在深圳几所职业院校采访时,说起就业,学子们没有忧虑,而是对未来的跃跃欲试——截至2023年11月底,深圳11所技工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经超过98%。

      究竟有什么法宝,让深圳的职校学生如此受欢迎?

      法宝之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近年来,深圳一直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全市技工院校开设的91个专业,指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技术服务、创意设计、现代服务6个领域,针对性很强。”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李小梅说。

      “我们从2019年就开始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瞄准数字经济的前沿发展趋势,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特色专业,助力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深圳技师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院长廖银萍告诉记者。

      目标导向明确、专业设置精准,始终瞄准发展急需的高水平前沿,这样的技能人才何愁没有出路?

      法宝之二,是学校和企业“高度嵌合”的“双向奔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在深圳,龙头企业出标准、出岗位、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这种校企“双元育人”的模式,实现了技能人才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这些年,我们和华为共建人才培养标准,把企业需求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竞争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宋荣告诉记者,目前学院有4000多名学生通过了华为各等级认证,超过350位学生获得了最高等级认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华为就业。

      而深圳技师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则在师资培训上下足了功夫——新专业的教师只有到华为等企业进行原厂培训、顶岗实习,并获得最高级别技术认证后,才能从事相应的教学。为了让新技术应用和教学内容衔接得更紧,学院专门引入华为工程师,为学生们进行一整学期的课堂教学。

      学校与企业相“融”,教学与工作相“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能不抢手?

      法宝之三,是提升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我希望用身上的微光,点亮有梦想的技能青年,让大家能够坚定自己的选择!”在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来自深圳技师学院的罗凯、陈新源向人们讲述他们如何在深圳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练就一身“真功夫”“硬本事”的故事。这是青年技能人才首次登上这一讲台,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他们分获3D数字游戏艺术、云计算项目的金牌。

      “让技能人才与全球顶尖人才同台演讲,体现了深圳对技能人才的尊重!”李小梅深有感触地说。

      技能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离不开社会价值观念的支持。这些年,深圳竭尽全力,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平台和资源倾斜——在全国率先设立“工匠活动周”,每年开展全城亮灯、“鹏城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如此对技能人才的尊重和礼遇,极大提高了职业教育在深圳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深圳技能人才总量超40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36.7%,已成为支撑深圳技术进步、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