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助农增收促振兴

    ——四川成都简阳市着力为民办实事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7日 02版)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隆冬时节,四川成都简阳市施家镇云林村的田野里阡陌纵横,一片桃林里不时传出“咔嚓咔嚓”的剪枝声。

      “前几天,省农科院的专家来给我们讲解了修枝新技术,我先实践起来。”果农田亮手里活儿不停,对记者说,“‘冬闲’不闲,明年才有好收成!”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简阳市深入基层调研,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简阳是知名的“晚白桃之乡”,地处桃产业核心区域的施家镇,种植春雪、春美等早熟品种数千亩,年产值约7000万元。在主题教育中,施家镇围绕推动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了调研。

      “种桃技术越来越成熟,果子也越来越讨人喜欢,但这销路还是有点悬。”施家镇党委书记李建华到村里调研时,田亮将自己的烦心事一吐为快。田亮曾是脱贫户,2017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种植桃子。这几年种桃让他生活像蜜桃一样“甜蜜蜜”,他最担心的就是“丰收果贱、果贱伤农”。

      其实,这也是施家镇很多种桃户心里共同的心结。李建华带领镇党委班子成员深入走访调研,梳理出桃产业发展的三大难题——水蜜桃栽培技术还存在短板,滴灌水系还不配套,产业圈不全、产业链不强。

      群众有诉求,党委就要行动。李建华告诉记者,施家镇已制定14条举措:定期邀请四川省、成都市专业技术团队实地开展技术培训;改良嫁接晚熟桃,促进品质改良和结构优化,延长鲜果供应期;策划建立水蜜桃分拣中心和气调冷藏库;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一项项举措的逐步推进,让种植户的信心越来越足了。

      在简阳市禾丰镇连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旁,一座“巧手工坊”分外显眼。工坊内,“巧手工厂”“巧手学堂”“巧手作坊”“巧手集市”4个功能区清晰划分,不少妇女群众在这里忙着针线活儿。

      “工资是计件发的,我这个月差不多能挣3000元。”村民刘琼告诉记者,在这里做事情,既可以照顾家里人,又能补贴家用,满意得很。

      据了解,连山村“巧手工坊”建成投用以来,已开展缝纫、钩编、电商、针织等各类培训60余场,带动连山村及周边镇村300余名妇女实现居家或就近灵活就业。

      简阳农村地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很多老人、妇女、儿童留守。简阳人社部门牵头、县乡两级联动,采用“线上问卷+线下走访”方式摸底调查,详细掌握全市6万余名农村在家妇女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就业需求、培训意愿等情况,梳理形成就业需求清单;在此基础上,积极对接相关企业,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招录条件。针对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妇女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帮助2200余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简阳具有小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征,推进共同富裕,难点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简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简阳坚持将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发展贯通起来,切实做到在一线听民意、察实情、破难题,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为躬身抓落实、干部建新功的过程,变为积极办实事、群众得实惠的过程,切实促进农民增收,预计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2.46万元。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