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当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虽然,我国技能人才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需求相比,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当务之急,是培养造就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高技能人才基石。
解决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需要高质量源头科技供给,也需要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劲动能。相应地,推进科技创新既需要科学家、工程师的匠心独运,也需要大批一线技能人才的不懈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与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并列,充分反映了新征程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彰显了国家战略层面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价值取向。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转化为现实应用的关键性人才,也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凭借高超的实践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高技能人才能够从实践层面更为直观地认识科技应用的价值,并在前沿技术转化应用过程中发挥“嫁接者”的作用。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能够加快技术理念转化,有助于解决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形成从科技创新到科技成果转化再到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在产业实践中全面提升育人效度
新时代高技能人才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既有传统技能人才的普遍特征,又有创新人才的独特气质,这一复合型的要求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如何破解传统培养模式中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难题,让高技能人才从储备阶段就接触科技创新、产业实践,培育科技创新意识,成为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点任务。其中,搭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多层次培育平台成为关键一招。
高技能人才培养不仅仅要面向产业需求,更要将产业资源、科技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多元载体建设支撑人才多探索、广实践。例如,浙江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产业,在省级层面成立“浙江工匠学院”,通过整合高校、高职院校以及龙头企业等资源,积极探索“总部+产业分院+实训基地”的多层次架构模式,为技能人才提供素质提升、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及交流转化的平台载体,加速释放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协同效应。在搭建平台载体基础之上,数字时代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应注重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发虚实融合学习场景,以科技之力全面提升育人效度。
从当前实践来看,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依然存在“校热企冷”的问题,部分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提供劳务用工以及短期项目合作层面。对此,要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奖励,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鼓励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聘用、实习实训等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打通技能人才培养从课堂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突出技能人才评价的创新导向
发展环境是影响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人才队伍建设质效。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职业成长通道不断打开,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薪酬和激励机制的完善,加速实现技能类人才与专业技术类人才衔接贯通,推动我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从单一狭窄走向多元立体,让技能人才有干劲、享待遇、得实惠。
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来看,优良的发展环境还应体现在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技术攻关、发明创造,让其在促进创新发展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在传统观念中,无论是科研经费支持还是人才团队组建,往往都忽略了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国家、企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有助于高技能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对此,应从技能人才评价着手,突出技能人才评价的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让“重技能”“强创新”成为评价的主旋律,着力引导高技能人才结合一线工作实践,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大胆创新,让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破土”“出圈”。
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发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积极选树、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事迹,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认同度。可运用微视频、影视剧、漫画等多种形式,讲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动人故事,增强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新征程中彰显价值、展现风采。
(作者:徐梦周、胡青,均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