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论语】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通过对口帮扶、产业转移、生态协同保护等举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园区共建是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创新实践。
园区共建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意义。从产业合作到社会治理、城市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协调,更是主体功能的协调。要基于“全国一盘棋”理念,加快形成统筹有力、激励合理、创新开放的区域发展新机制,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制度规则统一协调、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地方文化相容共生,其微观本质就是畅通要素流动、优化要素配置、提高要素效率,变单向输出、虹吸集聚为双向奔赴、有序竞合。
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进一步下好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先手棋”。加强地区间统筹联动、分工协调,加快建设一批跨市域轨道项目。推动高速公路、干线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转移,还要加强分工协作。一是进一步引导区域竞合。各地区应立足本地优势,差异化功能定位、合理化产业分工,加强招商引资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进一步强化产业合作市场机制。推动产业合作顺势而为,鼓励企业通过优化布局实现功能升级和价值提升。三是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以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各地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人才互通互认。完善产权市场,引导支持企业自主开展区域内和跨区域兼并重组。
优化区域空间治理,一方面加强都市圈建设,加强从空间耦合走向功能耦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另一方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构建国土空间开发引导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多规合一。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同步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
要促进制度规则统一,推动区域间一体化制度创新,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任务落实,强化成本分摊、收益共享。进一步推动政策协调,针对企业发展难题,“因企制宜”进行精准扶持,不断完善政策框架,统一服务平台,主动将政策匹配给企业。进一步创新城市治理,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资源整合,形成治理合力,构建以人为本、管建并举、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模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更新机制。
(作者:程俊杰,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