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深化青创基地建设 增进两岸青年交流互信

    作者:尚红娟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12版)

      【两岸听潮】 

      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以下简称“青创基地和示范点”)自2015年设立以来,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通过就业创业辅导、法律咨询和投融资支持等方式,为台湾青年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平台。青创基地和示范点不仅帮助台青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助力其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实践中安心就业、扎根创业,同时也作为桥梁纽带极大促进了两岸青年的交流互信。 

    为台青在大陆就业创业厚植沃土

      祖国大陆始终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尽最大可能为台青在大陆求学、就业、创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今年7月,国台办发言人表示,2015年以来,国务院台办积极搭建平台,累计授牌设立79家青创基地和示范点,涵盖园区、学校、创业孵化器、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类平台。制定青创基地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工作细则,规范基地和示范点的设立、运行和管理,经严格考核,现保留77家。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青创基地和示范点累计服务和入驻台青投资企业与创业团队4900多个,吸纳实习就业创业台青近2.5万人(次),累计超20万人(次)参与青创基地和示范点开展的交流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大陆发展机遇对台青产生的强大磁吸力。

      各地区各部门也积极落实完善尊重、关爱、造福台青的各项惠台举措和制度安排。截至2023年1月,福建省设立各类台青就业创业基地83家,入驻台资企业约2800家,台青有7100多人。江苏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区企业总产值超3亿元,累计引进创业项目300余个,其中台资企业占70%以上;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新四板上市企业两家,园区培育出了广联发等多家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在广东,十年来先后设立9家青创基地和示范点,累计入驻台青初创企业或团队近500家。如今,在青创基地和示范点的不断建设发展中,台青台企“愿意来、留得住”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不断扩大台青在大陆的朋友圈、事业圈

      青创基地和示范点为台企台青提供了从初级孵化到天使投资的全链条服务。大陆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及青创基地提供的一系列惠台政策和待遇,极大地满足了台青创业对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的需求。青创基地和示范点不仅在国家层面有税收、场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还有各地方政府在项目对接、办公场所、资金扶持、税收减免、贷款融资及工商、税务注册登记等方面配套的专门服务和政策细则。

      发展至今,青创基地和示范点在两岸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并形成了深度融合的共赢模式。青创基地联盟汇集不同省市各级青创基地营运团队,鼓励台青来大陆的联盟体系内企业实习、就业。麦可将文创园主打文创产品本土化,在创意与技术中融入本土元素,或将当地居民的传统商品进行加工和升级,赋予新的创作理念。创业公社通过开展两岸青年线上线下混合式交流,有效凝聚台青社群情感。昆山青创园成立了“创业学院”,提供1000万元种子基金直投服务,并与20多所大学成立了“两岸高校联盟”,为园区内创新创业青年提供科技前沿信息交流与互动、技术需求与对接平台。 

    鼓励更多台青参与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

      当前,为更好地促进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应持续加大对青创基地和示范点的扶持力度,持续优化台青创业就业环境,让台青在持续性增长的创业获得感中增进对祖国的认同和感情。

      持续性的创业获得感关系到台青在大陆的发展前景。当前,青创基地和示范点处于从市场吸引到增进互信融合的转型阶段。台青在大陆发展不仅需要经济收入的可持续性,还要通过人脉网络的架桥式资源连结,使其能够在直接和间接的人文关爱中深度融入大陆社会,不断建立起深层的社会网络关系。这一持续性增长的创业获得感将有助于让更多台青“愿意来、留得住”。

      笔者认为,可全面推进青创基地和示范点中创业文化、监管体系、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资本的系统化发展。同时,还可构建台青创业的企业库、人才库,以点带面形成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就业创业标杆,构建优质开放的创业环境,引导青创基地的差异化发展,体现聚焦性和专业性。此外,还可打造青创基地和示范点有生活照顾、情感支持、人际连结的人文气息,实现良性的经济文化适应和社会的深度融合。

      从融合的角度看,持续性的创业获得感会让台青在情感连结与互信融合中、在不断的社会和文化适应中,对大陆社会产生一定的黏着度,实现双向的认同与接纳。未来我们可充分发挥青创基地和示范点的独特作用,紧扣台青实习就业创业需要,为更多台青到祖国大陆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为促进两岸青年共同发展、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作出新贡献。

      (作者:尚红娟,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台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