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两岸一家亲 共建和美乡村

    ——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发展观察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12版)

        观众在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展台前驻足。本报记者 陈晨摄/光明图片

        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上,福建一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向观众介绍产品。本报记者 陈晨摄/光明图片

        扎根大陆深耕农业的台胞陈正信(右)和爱人在修剪果苗。新华社发

      【海峡聚焦】  

      福建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黄色火龙果引人驻足、浙江丽水的特色农产品悉数亮相、从台湾引进种植的高山茶叶香气扑鼻……日前,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在福建厦门和漳州同步举行。本次博览会以“两岸农情 融合发展”为主题,吸引来自两岸1500余家企业和2300多家采购商参展,两岸优质特色农产品在此荟萃,两岸农业农村领域人才交流碰撞,助力两岸农业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农业,是两岸交流合作起步最早、基础牢固、成效明显的领域之一。从1988年两岸农业界人士阔别40年后首次在香港实现会晤,到如今800多家涉台企业入驻大陆28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30多年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不断加深,为“两岸一家亲”写下生动注脚。

    产销对接 两岸合作潜力巨大

      “今天收获不小,刚买了些台湾百香果,买之前特意尝了一下,酸甜爽口、香味特别浓。”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举行期间,来逛展的厦门市民李女士拎起手中的几个袋子,笑着向记者展示她的“战利品”。

      博览会期间,展馆内随处可见像李女士这样拎着大包小包、收获满满的观众。与此同时,两岸参展商和采购商同样聊得火热。

      在福建展区,来自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个头硕大的牛油果、来自仙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仙游甜柿等果蔬吸引了不少观众和采购商的目光。“这个牛油果是从台湾引进的品种,单个重量有一斤多,种植时使用有机肥,虽然市场价格较高,但这两天已经有几家企业来跟我们签订了协议,一次订购一吨以上。”参展商林忠太告诉记者。

      “我们统筹考虑产业分类、产品特色来设计展会分区,涉及农林渔果茶等领域,覆盖从初级产品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力求把博览会办成展示两岸名特优新农产品、促进农业农村领域人才广泛交流的大舞台。”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对台湾农业事务办公室)主任魏百刚介绍,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设有台湾农民创业园展区、台湾县市展区,福建省市展区、主宾省等省团展区以及渔业展区、农垦展区、企业展区等。漳州花博园以花卉为主,兼顾林业,分为海峡两岸精品花卉、漳州精品花卉、南方特色林业精品等板块。此外,博览会聚焦产销对接,组织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参会采购,开展“花开两岸——好物节”直播推介专场活动,帮助大陆和岛内企业拓展销路、扩大市场。

      记者了解到,在产销对接方面,本届博览会最终意向签约金额合计达125.6亿元,充分显示了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的巨大潜力。

    不断延伸 农业合作领域继续拓展

      在台湾农民创业园展区,一些观众正品尝冲泡好的高山乌龙茶。“这些茶出自福建漳平永福镇的台品樱花茶园。”来自台湾南投的台商谢东庆告诉记者,1996年,他来到永福镇租地种茶,如今茶园的面积已达1800亩。“台湾的农场一般不大,但在大陆,上千亩甚至上万亩的农场很常见。大陆有很多好政策,为台商台农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谢东庆说。

      近年来,台胞台企在大陆农业农村领域创业兴业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两岸经济、文化、农业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31条措施’‘26条措施’以及‘农林22条措施’等惠台政策先后出台,投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力带动了两岸经贸发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永福高山茶、仙游甜柿、钦州大蚝等成为两岸家喻户晓的品牌。

      在展会上,记者遇到不少来自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商台农。说起园区的优惠政策,他们如数家珍,说起创业的成绩和感受,他们侃侃而谈。

      “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成为台农台商在大陆农业农村领域投资发展的主要集聚地。园区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台湾农民创业园注重从岛内引进农业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带动园区及周边农民增收致富。”魏百刚举例说,比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台湾优良茶树品种、制茶设备和技术,建成大陆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每年可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2万人次,带动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此外,两岸农业合作领域继续拓展。来自台湾台北的曾芝颖如今是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台湾省籍执行秘书长。在福建闽清策划活化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设计闽清县雄江镇库区移民文化馆,在福建尤溪、泰宁、仙游等地开展乡建乡创陪伴式服务……曾芝颖说:“来大陆7年多,我几乎走遍了福建的乡村。在这里,我们充分挖掘每个村庄的美,很有成就感、获得感。”

      除了传统种养业,越来越多台农台商在大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特色民宿、直播电商等产业。“很多台胞团队特别是台湾青年扎根大陆乡村和社区,为村庄规划设计、人居环境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出谋划策,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了经验和智慧。”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说。

    持续发力 进一步深化交流融合

      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为两岸人士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怎样进一步深化两岸农业交流合作、让更多台湾同胞更好融入大陆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进程,成为本届博览会上人们关注的话题。

      今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为台胞台企扎根大陆发展创造了全方位的政策环境。农业农村部正在研究制定“三农”领域相关政策文件,围绕现代农业、海洋渔业、乡村建设等出台具体措施,加大支持在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在用地、融资等方面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便利。

      与此同时,平台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以深化两岸乡村产业合作。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国务院台办等,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渠道,加大对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支持力度,选择条件具备的乡镇建设一批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在资金、培训、服务上给予倾斜支持,努力把台湾农民创业园、合作基地建设成为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融合发展少不了交流互动。作为今年两岸农业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交流活动,本届博览会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发展论坛等活动为两岸农业农村从业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交流互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邓小刚表示,还将继续发挥好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和茶业交流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吸纳更多台胞台企参与,继续扩展交流途径,同岛内农渔社会团体和基层民众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畅通两岸长效常态联系合作通道。

      (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