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正确认识高校就业育人体系在提升毕业生就业技能、塑造学生良好职业观念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完善就业育人体系,从人才能力培养、就业观念革新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推进育人体系改革 构建理论体系
学校从学生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目标入手,加大对企业实践需求的调研力度,尤其注重对中小型企业的调研访谈,将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融入培养方案设计之中,实现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体系与企业实际招聘需求的动态性平衡。
学校及时召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研讨会,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作为关键要素,高度重视调研和专家论证环节,深入研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确保培养方案有效支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系统性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有效嵌入专业课程建设当中,帮助学生确立较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承办“首届通识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明确使命担当,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通专融合,将专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以通识教育促进专业提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学校积极推进“学研赛战”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形成“理论学习—帮扶调研—专业竞赛—实战落地”育人工作链条,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设立“创程”等多个“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从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两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全面认识和体验创新创业,着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培育创业项目。具备前沿技术支持和新颖创意的项目成员及团队,通过面试考核加入微专业后,即可立项“破壳引导”专项,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创新实践育人环节 培养应用能力
学校加强与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拓展实习资源,创新实践育人形式,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与教学相结合,借助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有的放矢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学校分别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长沙矿冶院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平台开放共享、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局签订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协同发展,在大网络、大数据、大模型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走访省内多家校友企业、合作企业进行调研交流,校企双方同心同向、加强联动,提高人才供需对接效率,全力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共同服务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学校连续举办9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纳入创业项目备选库,优先获得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扶持。各类比赛有效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
优化宣传教育内容 重塑就业观念
学校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学生未来发展等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就业典型宣传体系,多视角树立就业先进典型,宣传就业典型事迹,对学生形成多元化引导,培养学生踏实干事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发展理念。
学校坚持早研判、早谋划、早部署,积极开展“访企拓岗”,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吸纳更多优质用人单位参加毕业生线下供需见面会,现场开展校地校企供需对接。见面会设置“青岛市人才政策咨询专区”和“学生就业指导咨询专区”,邀请青岛市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就业指导专家,开展政策咨询和生涯规划、简历诊断、面试指导等“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助力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见面会还提供跨校区接驳车等便捷暖心服务,全方位保障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设置大学生征兵服务站和“青鸟计划”宣传专区,鼓励毕业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目前,已有39位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和西部艰苦地区就业,充分体现海大学子矢志报国的精神品格。
(作者:刘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