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331国道一路向北行驶,一片辽阔的林海跃入眼帘——黑龙江大兴安岭到了!
近年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引进推广成苗率高、培育周期短、多季造林、成活率高的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完成森林抚育846.74万亩,人工造林4.62万亩,退化林修复122万亩,森林资源量实现全面增长,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6.14亿立方米,林分平均公顷蓄积量达到87.2立方米。
8万余平方公里的莽莽林海,组成了北疆坚实的生态屏障。不仅如此,大兴安岭地区还加快林场生态转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绿色存量正逐步转化为经济增量。
“瞭望设备先进了,有网络信号了,条件比过去好太多!”在海拔1268.4米的松合义东山山顶,50岁的梁存钢感慨着这些变化。作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的防火瞭望员,他已经在深山中守护林海30年,对于79936公顷森林瞭望区域内的山头、地形、沟塘、密林等分布情况了如指掌。
据了解,黑龙江大兴安岭现有防火瞭望塔351座、固定检查站119处、固定管护站426处。上千名如梁存钢一样的防火人,用多年默默无闻的坚守换来了林海的平安。如今,为把森林“防火墙”筑得更牢,智能化装备也已成为林区必不可少的守护者。
“今天在新林林场入山卡口有59辆汽车进出……”在新林林业局森林防火办指挥中心,指挥股股长郎伟城一边向记者演示森林防火感知系统中的预警监测功能,一边解释:“自安装监测系统以来,每台车辆的进出时间、车牌号、车上人员都在我们的掌控中,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调取影像。”卫星遥感、空中预警、高山瞭望、地面巡护……“天、空、塔、地”四位一体联动,这套系统为“人防+技防”的防灭火协同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松仁、蘑菇、榛子、木耳……漠河市漠河林场天然樟子松母树林深处的展台上,整齐码放着各色山货。几只鸟儿被吸引过来,不慌不忙地挑挑拣拣,叼走各自的“心头好”。这样生动和谐的画面,在早些年可是没有的。杨宪军在漠河林场工作30年,从油锯手变身为管护员。丢掉斧头、锯成了“看树人”的他,见证着今昔巨变——“以前伐树,动物几乎都跑没了;现在树多了,它们又回来安家。巡护的时候,狍子、野兔都特别常见。”
在松岭区的多布库尔河畔上空,东方白鹳振翅飞翔,群聚盘旋;在呼玛县林草局三卡林场,一只猞猁宝宝被护林员精心照顾5个多月,足足长胖了27斤,最终成功放归自然……近年来,大兴安岭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各种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紫貂、原麝、驼鹿等300余种野生动物活跃在兴安大地,将这里作为繁衍生息的乐园。
“今年的苹果都采摘完了。这是‘遗珠’,好吃得很,快尝尝!”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加格达奇林业局生态棚室经济基地,浓郁的瓜果香气沁人心脾,负责人王文玖摘下一个苹果塞到记者手里,“我们自己种植的无公害寒富苹果,又红又甜,积攒了不少回头客,每年一到下果期,根本不愁卖。”
在祖国最北端,不仅果蔬飘香,中药材产业发展同样势头良好。“7~8月份药材陆续开花,紫色的小黄芩花、黄色的金莲花、白花的防风花,各色各样。我们林场有野生金莲花种质种源保护培育基地,年采集金莲花10吨,可实现产值100万元。此外,还有一片680多亩的药山,因自然生长着10余种野生药材而闻名遐迩。”古利库林场副场长储昆达说。
依托丰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科学规划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截至2023年9月,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中药材产业实现产值3036万元,坚浆果产业实现产值12411万元,食用菌产业实现产值9781万元。
“神州北极”“最北邮局”“最冷小镇”……在大兴安岭地区还有不少知名景点,不管是自驾旅行还是组团游,游客们都喜欢到此来“找北”,体验极寒之感。
在漠河市北极村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夫妻俩正忙着打扫庭院。“今年冬季的冰雪游太火了,订房的电话都打爆了。”为此,史瑞娟和爱人对民宿进行了升级改造。“从最初的民宿‘小白’到现在的三星级民宿,我们摸索了12年。现在,北极村的生态和政策越来越好,民宿有170多家,我们一步步干,争取开家连锁店。”
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如今,大兴安岭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全域全季生态旅游新格局正在稳步构建中。漠河市委书记吴庆军介绍,随着“找北游”“清凉游”“冰雪游”日渐火热,曾经靠伐木为生的林区人开办起农家乐,有的人家一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找到了更多致富门路。据统计,仅北极村景区,今年1~9月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同比增长310.87%,实现旅游收入44135万元,同比增长263.60%。
筑牢生态之基,描绘山川之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兴安岭再展雄姿,以靓丽的姿容和优越的生态价值,筑牢祖国最北生态安全屏障。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通讯员 李佳宁 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