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打造“有黏性”的思政课,将单调的授课变成能直抵学生心灵、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逐步形成“一三五六”思政课黏性教学模式。
贯穿“一条主线”
构建思政课与学生成长“关系图式”
学院把增强思政课教学黏性作为教学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探索构建思政课与青年学生成长的“关系图式”。作为教学研究设计的逻辑主线,“关系图式”深化课程目标导向和学生自我学习的融合,使“黏性”思维贯穿教学设计全过程,突出思政课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集体研讨、专题说课、集体研课等形式引导教师掌握“关系图式”,从工作机制上推动教学设计逻辑主线的落地,并逐渐深入人心。
提升“三个特性”
打造“山青特色”思政课
学院着力三个特性建设,即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针对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青年切己性”设计,增强学生对教学情境介入的主动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度。学院坚持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跟踪调查研究,为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提供数据依据;引导教师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转变为帮助学生“成为什么人”的逻辑,对思政课进行“青年切己性”专题化教学设计,并逐步摸索出以“青年思辨、青年认同、青年选择、青年角色、青年担当”为主题的“青年成长五部曲”,思政课黏性设计形成了“山青特色”。
坚持“五个突出”
打造多主体协同的思政课
学院重点围绕突出教学内容的学生成长需求链接设计、突出学生多维空间的学思践悟、突出学生动脑动心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成长性、突出思政课黏性建设的多元主体行动“五个突出”构建教学实践体系,以推动思政课教学紧贴学生成长需求持续增强黏性。通过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成绩+成效”的课程考核方式,形成思政课程共性与专业人才培养个性相结合的“6+X”思政课黏性共建工作模式,逐步搭建思政课黏性教学实践体系。先后推出“舞台上的思政课”“荧屏上的思政课”“运动场上的思政课”等特色课程,效果良好,反响热烈。
依托“六条路径”
打造思政课黏性创意课堂
学院在推进黏性教学实践体系整体建设的同时,以开展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为目标,依托“六条路径”实施课堂教学黏性创意设计。即通过精炼学习内容中的核心信息,使教学直击学生成长发展痛点;发现并借助学生的知识缺口,使教学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注意力;对抽象概念、理论进行生活化加工,使教学更易学生理解记忆;用生动细节解释相关理论,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在教学中获得学生认同感,使教学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故事叙事,提高教学情境性,增强学生代入感。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黏性创意课堂紧盯学生成长需求,不仅使思政课教学有趣味,更提升了教学实效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贾文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