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

    新疆昭苏:村集体收入倍增的产业“密码”

    作者: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王艺钊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07日 03版)

      坐落在伊犁河谷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培育出了享誉全国的“昭苏天马”,也是全国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县。

      近年来,昭苏县以党建为引领,夯实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按照“一村一策,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重点推广“产业发展型”“服务经济型”“土地流转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大部分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倍增,其中有11个村的集体收入超百万元。

      霍图格尔村,距离县城60公里,曾是个普通的小山村,如今一跃成为全县响当当的示范村、品牌村。

      “变化的关键,在于产业。”村党支部书记杜峰言语里满是自信。这几年,县委组织部牵头到村里调研,还组织村干部、致富能手到疆内外学习,让村子厘清了产业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全村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霍图格尔村采用“打包租赁+捆绑经营”,将38亩集体耕地、6000亩集体草场、3个养殖基地进行资源整合,为村集体增收63万元,同时带动邻村增收20万元;按照“村企联合”方式,建设牲畜养殖育肥基地、活畜交易市场、家禽养殖场及孕马尿原料采集基地等7个产业项目,为村集体增收31.2万元;聚焦旅游产业,建设民宿、酒店,打造特色美食区、房车营地,为村集体增收68万元。

      乌尊布拉克镇,是紧邻县城的城郊镇,下辖6个行政村、4个社区。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走出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土地流转,激活了全镇乡村的经济发展活力。”镇党委书记刘勇介绍,在长期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该镇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将土地使用权流转集中到种植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手中。

      截至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4.41万亩,流转率超过90%。仅东升村,就集中流转群众土地上万亩,实现了劳动力转移500余人。村民们或在家门口发展民宿、农家乐,或外出务工,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带动村集体收入超过百万元。

      昭苏县派出精干力量到吐格勒勤布拉克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王式鹏与派到村里任职的另外3名大学生一起,摸索出了“支部引领+景点+民宿+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从盘活村里闲置资产入手,让“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

      依托项目支撑,吐格勒勤布拉克村对10户长期闲置的农户房屋进行改造,新建家庭式民宿6个;对荒弃林地、鱼塘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了民族团结林、生态观光园;对村委会闲置空地进行优化,建造了6间门面房用于就业孵化……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开起了20家民宿,特色旅游、特色养殖红红火火,拓展了群众就业渠道、丰富了旅游业态、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为动力,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以生态效益转化为重点,扎实推进‘百万强村’培育计划,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昭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文亭表示。

      (本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王艺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