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06日 星期一

    嘉定苏绣体验记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06日 08版)

        上海进博会非遗会客厅,来自上海嘉定的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碧娴(右)和同事为参观者带来嘉定苏绣体验课程。本报记者 张蕾摄/光明图片

      【记者手记】  

      “把金线往上压,一点一点地压上去,差不多5毫米压一段。绣的时候注意顺序,这样一圈绣完花瓣,一片、两片、三片……牡丹花的轮廓就绣出来了。简单吧,快来试试。”11月5日,上海进博会新闻中心“非遗客厅”展示的是嘉定苏绣,在绣娘阿紫的鼓励下,记者第一次拿起了绣绷子和刺绣针线。

      来自上海嘉定的“守艺人”陈碧娴,匠名阿紫,出身刺绣世家,是嘉定区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拥有23年刺绣和4年缂丝经验。

      “听说,一根丝线可以劈到只有0.015毫米粗细,这是真的吗?”记者好奇地问。“没错,一根1毫米粗细的丝线,可以劈成1/256。我自己结婚时的一件嫁衣,用的是盘金绣法,整件衣服金灿灿的,格外漂亮。”阿紫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嘉定的苏绣技法源于传统苏绣,至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据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就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吴王孙权曾命丞相赵达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改革开放后,受嘉定南翔人、近现代山水画家陆俨少绘画风格的影响,嘉定苏绣逐渐形成独有的水墨风格。“用刺绣模拟出水墨的质感,笔断而意连,达到不是画作胜似画作的效果。”阿紫解释。

      作为家族第四代传人,阿紫在继承传统技法与工艺的同时,还致力于苏绣艺术的创新和推广。“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嘉定苏绣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喜欢,甚至传播到海外,焕发出崭新的活力。”阿紫一边忙着指导慕名前来的中外苏绣体验者,一边对记者说。

      (本报上海11月5日电 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