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坐落于山东省东营市,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胜利石油学校和胜利油田卫生学校。学校顺应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和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石油能源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能源行业发展,为石油类高职教育指明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方向,也为学校提出新课题。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针对当前石油类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以在石油石化岗位长期坚守、建功立业等问题,学校通过对毕业生以及企业的多方深入调研,找准问题根源,紧密结合时代需求、行业岗位特点、学生心理诉求,构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体系,开辟了“校企双主体、德技共融促”的四阶递进育人路径,为石油石化行业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索新路径。
学校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工程公司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开展产教融合。以石油工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基础,以山东省石油工程井下作业技术传承与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聚焦校企不同阶段育人责任,通过构建“创新能力提升、岗位能力训练、石油精神培育、职业能力认证、校企师资建设的五位一体”育人平台,将立德树人融入多维成长渠道,形成德技互融、互促育人机制,解决了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全方位育人、方向性育人的问题。
学校积极进行育人体系建设,多方探讨石油石化类专业育人模式,开发石油石化行业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中国石油工业与石油精神》,建立“家、岗、国”的三元育人理念,着力引导学生树立“美好生活观”,厚植“以家为始、以岗为路、以国为基”的家国情怀。同时,学校深挖石油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主题、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内涵,培养青年学生择业就业的新理念。通过实习岗位锻炼,学校带领青年学生体会石油行业由艰苦创业到智能化发展所经历的巨大变化。通过“石油知识竞赛”“两分法大讨论”“石油文化墙”等系列活动,学校让学生将新时代石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工匠精神、铸就石油工匠。
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至远。学校一以贯之践行“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育人为本”的理念,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将石油精神培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石油精神培育贯穿教育全过程,织就特色鲜明的“德技互融共促”立体育人网络,有力推动石油工程技术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切实提升育人质量。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青衿之志,屡践致远。学校将持续把石油精神作为打开立德树人大门的“金钥匙”,培育更多的石油工匠,为国家能源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为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发展持续贡献学校力量。
(作者:韩婷婷 刘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