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21日 星期六

    法兰克福书展上的中国风

    作者:本报记者 王怀成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21日 08版)

        10月19日,人们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展区洽谈。  新华社发

      10月17日晚,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在德国法兰克福会展中心开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法兰克福书展被誉为“世界文化风向标”,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一度转为线上,今年恢复线下活动,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余家参展商参展,规模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今年书展关注的是国际危机、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儿童和青少年读物等主题,主宾国斯洛文尼亚以“文字的蜂巢”为主题展示文化和文学作品。

    260多家中国出版机构参展

      广受关注的是,中国全面恢复参展,首次大规模重返国际出版舞台。中国展团阵容空前,近百家出版机构设置独立展台。包括协展展台在内,参展的中国出版机构多达260多家,不少未设展台的出版机构也派人员前来参加展会。中方不仅带来千余种精品图书和出版物,而且举办了多场精彩活动。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多语种版和“足迹”系列,摆放在展区显著位置展示。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展区的大型电子屏幕上展播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片,不时吸引读者驻足观看。

      由CGTN主办的《共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助力中欧前行》电视特别节目及“思想的力量”系列产品发布仪式也颇受关注。节目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全球影响力和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呼吁欧洲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共同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CGTN还举办了“思想的力量”系列产品发布仪式,包括《习近平的故事》播客及融媒产品、《对话思想者》中英文对照版图书。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举办了法兰克福书展参展50周年纪念活动。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是中国第一家书刊进出口机构,是较早赴法兰克福参展的出版单位。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副总裁、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书展是一种特殊的“媒介”,为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提供平台,有效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了表彰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与法兰克福书展相伴50年间所作出的积极贡献,法兰克福书展组委会副主席柯乐迪代表展会方向该集团颁发了“荣誉参展商”证书。

      在书展上举办的“全球出版50强首席执行官对谈”活动吸引逾300名行业人士参会。围绕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IP生态、国际化发展等问题,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与英国《书商》、德国《图书报道》、法国《图书周刊》、美国《出版人周刊》和中国百道网五家全球出版领域的专业媒体展开互动讨论。侯晓楠说:“今天有100多个国家的作家在阅文共同写网文,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世界的网络文学。希望建立全球共创的平台,从网文中诞生像《哈利·波特》《指环王》这样的全球性IP。”

    中国作家亮相展会

      今年展会上,中国作家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了解,十多位中国作家随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联代表团参展。在书展上举行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扬帆计划”之“中国文学世界行”启动仪式上,中国作家登上讲台,介绍创作历程。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评价说,我们处于一个变幻的世界中,当前世界充满危机,增进相互理解遭遇挑战。作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民族的心灵,面对面的交往对促进相互理解非常重要。文化交流是水滴石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共同努力。中国作家需要走出去见朋友,自信地与各国作家交往。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表示,重新回到法兰克福书展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国际书展是重要的文化和文明交流平台,出版人和作家来这里交流文化产品、展示文化底蕴,这种面对面交流有助于更加了解对方。我们还举办了中国作家之夜活动,加深了国际出版商和翻译家对中国作家和作品的了解,也帮助中国作家和作品走向国际舞台。

      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社长、《红楼梦》德文翻译者之一吴漠汀也对德中两国作家与翻译家之间的交流表示欢迎。吴漠汀说,中国作家通过“中国文学世界行”活动,在全球最大的书展上介绍自己,与读者互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作家,这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二十年前由欧洲二十所大学共同成立,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二十年前,我在大学教书时就鼓励学习中国文学的德国学生毕业后加入出版社的‘中国文学翻译工作坊’平台。如今这个平台已经有60多位中国文学的翻译者,主要工作是将中国文学翻译成德文。2013年我成为出版社的CEO后,更加注重中国文学的翻译工作。在德语国家中,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是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最多的出版社。”他表示,目前德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的了解还不够,最主要的原因是被翻译成德文的中国文学作品偏少,所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报法兰克福10月20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