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者说】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近日,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爱上中国:小故事读懂大中国》(以下简称《爱上中国》),是继该社推出“我爱我的祖国”系列丛书后,又一讲述中国故事的力作。
综览全书,笔者认为,这是一本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增进文化自信而且可读性较强的书。打开书页,可见“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引介语,充满着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
《爱上中国》一书内容丰富,从广阔的空间视角和长久的时间尺度出发,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中国由古及今的人、事、物。书中既有中华民族过去五千年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今天与时俱进形成的新文化、取得的新成就——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故宫、长城、四大发明、蜀锦、帛画、水运仪象台等古代文明成果,以及高铁、超级计算机、5G、水上飞机等当代文明成果等。书中尽可能地梳理了“中国之最”,以期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中国文化。例如,书中介绍,自17世纪开启西译历程以来,《道德经》成为被译介得最多的中国传统典籍,在英语世界的发行量和发行频次仅次于《圣经》。全书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却又囊括丰富;内容凝练,却也展示了数千年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和独特性。笔者相信,通过阅读此书,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对中国形成全方位、立体的认知。
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是影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变量。该书采用中英双语出版,用词通俗易懂,对一些高难度词语,更是细心地加上了注释。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读者想了解中国文化时在语言上的障碍和文化上的隔阂,适配中英双语读者的语言能力。与此同时,书内采用左图右文的编排方式,每个故事都精心配上了彩色图片,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与知识获取的便利性。
如何在对外交流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开始了全书的通读,并发现了答案,那就是回应时代要求,从国际视野出发,推动图书编辑出版的国际化。《爱上中国》选编的99个故事中,30篇由该书编者撰写,69篇由国际友人撰写,作者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的参与,让笔者看到了海外对中华文化的表达视角和推介方式。
文化的交流与互鉴,自人类诞生起就不曾停息过,只有多少和深浅的差异。该书着重介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动与互鉴:在介绍故宫时,讲述利玛窦与紫禁城的故事;在介绍神医张仲景时,以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来类比张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与共通之处。笔者在《爱上中国》全书中,看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和文化记忆,也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互动,以及中国人对世界历史与文化的独特贡献。但是,书籍也没有刻意求同,而是承认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例如指出,虽然西方多个学科都曾对中医开展过研究,但是以西方标准来衡量中医却是困难的。
书中还为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例如,想了解筷子文化可以去上海筷子博物馆,该博物馆收藏了2000多双筷子,最古老的藏品可以追溯至唐朝;想了解中国粽子文化可以去嘉兴,参观世界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粽子博物馆等等。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沟通的桥梁。《爱上中国》一书的出版,让笔者看到了深化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一种路径,同时也看到国际社会对该类读物的需求。据悉,在该书出版之际,已有埃及、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越南等8个国家引进了该书的版权。当看到书籍扉页上英国、俄罗斯等国出版及文化界人士对该书中肯的评价时,笔者相信,该书将助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
从“序言”中得知《爱上中国》是“爱上中国系列丛书”的第一册。经笔者与出版社确认,截至2023年6月该丛书已签约数百种。很庆幸,《爱上中国》并不是一本孤立的书。因为,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单独一本书的影响力有限,系列作品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果。这套丛书的后续出版,还需出版界及文化界持续共同努力。
在后记中,笔者则看到了编辑出版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团队希望,出版“爱上中国系列丛书”,能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笔者认为,加强海外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不应该是片面的或者单一的。要让读者不仅了解中国的过去,也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当下,更能从中感知中国的未来,了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丛书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行业维度全面开展规划,以期全面介绍我国各地各行业文明成果,十分必要。
近年来,中国人民正在实现从他证到自证、逐步提升文化自信的蜕变。光明日报出版社筹划出版的“爱上中国系列丛书”,便是这一自证的体现。主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主动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背后是出版界的开放态度和文化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全书文字表述准确、排版与装帧考究,将各种可能由出版造成的缺憾降到了最低。想必,这与编辑出版团队在行业内耕耘多年有关。期待丛书后续作品问世。
(作者:陈君静,系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田永官系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