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
“铛铛铛”,在云南省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二楼,一阵金属敲击声吸引了诸多参观游客的注意。只见一位外籍手工艺人正手持小锤子,轻重有度地击打着錾子的末端,不一会儿,便帮中国游客制作好了一块金属材质的姓名牌。
他是来自伊朗的著名金属工艺家沙赫里亚尔·米纳加尔,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中国-南亚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博会”),也是第一次来中国。“我在这里免费制作姓名牌,希望大家对伊朗的金属工艺有所了解。”一边说着,他起身向记者介绍起桌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这些都是纯手工的,这样一个精美的盘子,我大概用了五天时间。”
和沙赫里亚尔·米纳加尔一样,在会展中心二楼还有尼泊尔、孟加拉国、泰国等多国手工艺人带着传统技艺而来,向游客们展示着面具绘画、漆器工艺、纺织印染等不同技法,成为南博会上一道富有文化韵味的亮丽风景线。这是第11届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以下简称“艺术周”)的系列活动之一,着重向游客们展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传统技艺”。
作为第7届南博会暨第27届昆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周以“共筑一带一路 相约彩云之南”为主题,于8月15日至20日在春城昆明举行。十年间,来自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的30多个国家电影、美术、民间文艺等艺术文化领域的300多名艺术家代表、文化官员,以及南亚东南亚7国驻昆总领事馆、印度大使馆代表等参加了艺术周活动,已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艺术展示的重要舞台、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
“这个双手合十的挂件代表着‘你好’的意思。”有着30多年木雕经验的尼泊尔木雕艺术家拉特纳·穆尼·布拉姆哈恰里亚正在给游客们介绍着自己的手工艺品,“我几乎每年参加南博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不同国家的人可以相聚在这里,共同交流艺术和文化,并促进一些经贸合作。”
来自孟加拉国的刺绣艺术家穆罕默德·马尼鲁·阿拉姆也表示,他在这里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我是第一次参加南博会,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朋友!”他表示,艺术可以跨越国界,将各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创产品融合起来,来到南博会,我了解到云南有彝绣,而且还走上了纽约时装周,我想可以借此机会深入交流。”他激动地说。
丰富多元的手工艺品引得游客们驻足,灵动优美的舞蹈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在艺术周开幕式上,云南彝族民间舞蹈《烟盒舞》,柬埔寨《仙女舞》《孔雀舞》,印度《卡塔克舞》等多国特色舞蹈悉数亮相。
柬埔寨著名舞蹈家宋尼赛现场演绎的孔雀舞引得阵阵掌声。他表示:“近40年来,柬中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两国友谊历久弥坚。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援助的基础设施,为柬埔寨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也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柬埔寨民众的生活。”
“我5岁起开始学习美丽的卡塔克舞,‘卡塔克’的意思是‘讲故事的人’,卡塔克舞者通过手部动作、大量的步法及面部表情来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印度著名舞蹈家马华·姗卡介绍。她表示,情感表达的最高级就是舞蹈所表达出的肢体语言,而舞蹈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她希望通过本次南博会与中国、南亚、东南亚的舞者交流学习,探讨舞蹈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传承与发展、借鉴与融合。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表示:“我们将运用好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这一平台,聚焦文化遗产、丝路精神、文明多样性等重点领域,让文化艺术交流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源泉。”
临近闭馆,沙赫里亚尔·米纳加尔慢慢收起桌上的工艺品。两天后,他将启程回到伊朗。“明年有机会还会再来!”他笑着对记者说。
(本报昆明8月18日电 本报见习记者 阮紫嫣 本报记者 蔺紫鸥 张勇 徐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