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08日 星期六

    淳朴热情的农牧民让我无比感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 王文涛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08日 07版)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农牧民患有包虫病,过去他们收入普遍较低、健康防病意识薄弱,就医时很多已处于晚期,肝脏被严重侵蚀。作为一名肝脏外科医生,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们从肝包虫病的折磨中解脱出来。我们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探索出了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并进行了四川省首例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自体肝移植手术。

      如何让先进医疗技术真正走入基层?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来到甘孜州医院后,我首先开展了查房、讲课、制定临床规范、现场示教手术等工作,手把手为当地医院培养专业人才,并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和5G查房设备,为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把关。我曾通过远程网络会诊了一名叫泽仁的藏族女患者,她的病已到晚期,没有经济条件到成都就诊。经过多次远程会诊和预案演练,我们在甘孜州人民医院为她实施了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充满挑战,高海拔的手术室内闷热狭小,戴上口罩更感胸闷、头晕,我只能和病人一样戴上长长的氧气管,一边吸氧一边完成手术。

      对于解决包虫病来说,手术只是治标,预防才是治本。我们和当地医疗团队每年深入甘孜州多个县乡,走进学校和群众家中,以藏族群众喜欢的短视频、藏语歌曲等形式宣传防病知识。有一次,我和州医院医疗队在石渠县色须镇进行包虫病宣传随访。近千名农牧民顶着高原炙热的太阳席地而坐,听我们讲解包虫病防治知识。宣讲即将结束时,我们才发现包括泽仁在内的多个患者驱车或骑马赶到会场,近百公里的路程只为给我们献上哈达。我虽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这些淳朴热情的农牧民让我无比感动。

      以前去甘孜州,6个半小时的路程,坎坷又艰难。做完手术后,为了能赶上第二天的门诊和手术,我经常要连夜赶回成都。现在,成都到甘孜州通了高速公路,3个小时即可到达。这缩短的不仅是车程,更是我和当地农牧民群众心的距离。

      (本报记者 张晓华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