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9日电(记者董城 通讯员邹韵婕)3月2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所在地蒙藏学校旧址经过系统保护修缮重新开放,并被打造成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
党史上,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进步青年中最早的传播地就在蒙藏学校。记者在现场看到,修缮完成后的蒙藏学校旧址西院正在开展“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和“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旨在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东院推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为参观者提供融合各民族特色的体验项目。
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新开放后的蒙藏学校旧址将成为展示党的民族工作伟大成就的重要窗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阵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重要平台,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在“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主题展上,420多张照片,280余件实物、文献、档案,通过“共同缔造新中国”“团结建设新社会”“携手奋斗繁荣路”“同心奋进新时代”四个部分、15个单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性成就。
“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则将蒙藏学校600余年历史沿革和革命活动“浓缩”呈现。蒙藏学校旧址既是明清时期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文物。2006年,蒙藏学校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列入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系列旧址。
党史专家介绍,百年前,蒙藏学校旧址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开展民族工作的主要阵地。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先驱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族工作,荣耀先、乌兰夫、多松年等一大批优秀的蒙古族青年在这里接受思想启蒙后投身革命。
两场展览共展出国家一级文物15件,包括反映华北地区各民族支援八路军抗战的版画、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信等。展品中还有1956年《光明日报》的头版文章——《各地正在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鲜活的红色记忆,大多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走进位于蒙藏学校旧址内的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东院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精选各民族音乐、舞蹈、美术、医药、手工艺等特色内容,分设中华服饰、中华美术、中华文学、中华医药、中华音乐、中华舞蹈等专题空间。馆内设置的“元宇宙”体验区,采用投影互动、三折幕影片播放体验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未来,各省区市推荐的优质项目及表演团队还将分期分批来到体验区驻场展演,开展活动。
北京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蒙藏学校旧址是一座承载党的早期光荣革命历史的重要红色遗存。其整体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未来,北京还将持续打造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推动更多红色旧址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