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是当代高等教育文科类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导向,关键在于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科学融合,以跨专业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学界与业界的优势互补,全面聚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科学践行“新文科”理念的有效路径,也是有效提升新时代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始建于1984年的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深刻认知文科专业的特点,科学践行“新文科”理念,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培养博学精思、明德知礼、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应用创新型传媒人才。
立德树人 明确应用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
文科教育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重要战略性人才的职责使命,是为文化产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学院将“新文科”建设视为硬任务,依循高阶办学理念,把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坚定信念,坚持“服务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贯彻“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科学理念,以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应用创新型传媒人才为己任,进一步明确应用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及时召开教学工作推进会,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为构建一流学科布局、创建一流教学环境、培养一流专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中国传统与新兴媒体渠道融合发展研究大会,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渠道融合发展的认识,突破常规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会贯通,创造出适应时代变迁的强大发展动力。先后举行数十届校记者节,鼓励新闻学子以笔尖记录时代、用镜头见证发展,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以高度的思想觉悟推动社会新闻工作的开展。学院联合清华大学、清博智能等多个战略合作伙伴,整合资源、联合研发,共同搭建区域元宇宙实验室,扎实推进新文科建设,深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拓展高校服务地方功能。
系统全面 构建应用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
“新文科”的要义是创新发展文科教育,培养新时代的优秀文科人才。学院结合自身特点,调整专业结构及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了应用型创新传媒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以培养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掌握全媒体传播知识、技术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科学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省内外多所高校的教授学者以“我国传媒的融合转型”“新媒体的逻辑”等为主题作学术报告,深入浅出、案例详实的报告让师生们对中国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现实进展及制约因素等有了系统了解和清晰认识。举办自媒体运营经验分享会,发挥校园现代自媒体的整合引导作用,加深学子对自媒体运营的理解,提高学子自媒体运营水平,真正做到“媒介为我所用”。依托相关学科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积极拓展育人的第二课堂,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明确专业与创业相互融入的路径,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成果。
协同育人 拓展应用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平台
传媒行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每一次科技革新都会给传媒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引发行业生态、逻辑与理念的重大变化。高校应当及时将传媒行业的发展变化与需求融入教学实践环节,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学院顺应“新文科”建设发展趋势,着力加强学界与业界的融合共享,依托社会、企事业单位力量,推进实践教学,以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方式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为胶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创新型传媒人才。
学院与烟台日报传媒集团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小新闻客户端4.0”顺利上线;共建融媒体实践基地,在媒体实践与理论研究深度结合方面加强合作,培养全媒体型、专家型人才。与腾讯(山东)企鹅新媒体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共建专业、实训基地、融媒体公共选修课等方面加强合作,与多家创意科技公司共促校企合作,取长补短共建“面向全体、结合专业、梯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多批拔尖创新人才。
凝心聚力 打造应用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队伍
智媒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外引内培的方式打造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学院意识到实力就是道理、人才就是动力,深化新文科建设关键在于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强一支培养应用创新型传媒人才的优秀教师队伍。
全力加强以才引才,奋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高度重视学科研究工作,持续推进青年学者论坛的规范化和品牌化,借助学界名家名师、兼职专家导师和外出交流访问等,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学者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先后获批《5G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短视频的传播叙事研究》等多个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完善校友帮扶机制,主动引进政治素养高和业务技能强的专家学者,担任学生校外专业指导教师,打造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高地。
(作者:肖辛育)